【研途风景】2022考研同济国关状元经验贴_后期_真题_时间

0 minutes, 3 seconds Read


原标题:【考研风景】2022考研同济国关状元经验贴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22考研的同学,二战,初试409分排名第一,本科双非英语专业。然后我分几部分说一说关于这两年来准备考试的经验。

一、 各科学习

1.政治101(75分)

(因为第一年学完之后二战的时候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以下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时间规划)

开始学习之前我也是看了很多经验贴,然后确定看考研老师的视频,用考研老师的书。大概是在8月多开始慢慢看考研强化班的视频,这个时间安排可能比较早,我是希望早点开始然后每天分配一点任务可以减轻后期的压力,基础好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安排。一边看视频一边刷1000题,把全部的视频看完后每天的任务就变成了重刷1000题,到考前大概是4次,第三第四次是只写错题,基本上3天就能刷完一次。后期看重复率高的错题以及刷往年真题,不过真题的分数代表性不强,因为其中包含的时政每年都会更新,心里有数就好。这里推荐一下考研的技巧班,帮助很大噢!最后就是肖四肖八,我的经验是不要整段整段的背,自己厘清答案的结构(比如哪些句子是这种类型题通用的,哪些是这个话题必须写上的,等等),清晰的框架不仅利于背诵,而且利于在考场上把四套题的精华套用到一个题目上。至于网上一些up主整理的资料,随便看看就行,不要本末倒置。

最后想说一个比较有用的小tip(主要是通过两次考试的分数得出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提升了将近10分,主观题提升是7、8分),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肖老师押中题了,所以你就只写了肖四上的答案就觉得高分有了,要达到一定的字数,达到把答题区几乎填满的程度,每一小题多一分加起来是很大的提分。

2.英语(85分)

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我的方法可能适合一些跟我一样的同学。总体来说,没用单词书,没看语法课,主要是阅读外刊、针对题型训练还有整理真题。以下大致按时间顺序列出几条经验:①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不必要用真题,因为真题比较珍贵,适合在后期用于适应出题风格还有测试。所以早期我主要是阅读外刊(《经济学人》),每天读一篇,整理生词然后重复背诵常用的词汇,后期发现这样的积累帮助特别大;②关于针对题型训练,主要是中后期,这时候已经把每天看一篇外刊的任务换成了这个,是在网上买的练习,可以是每天几篇阅读理解,也可以是新题型或者翻译的训练,任务可以穿插起来不容易疲劳;③真题的使用也很关键,我大概是10月多开始,找到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候模拟考试的状态,除了作文其他都写,而且要计时。真题也要多次刷,每次都要比较有无进步,不要担心背下了答案,实际上刷完一轮之后不太会记得某个小题的答案了;④最后是作文,作文应该是最好准备的一部分,我大概10月后期开始准备大小作文,大作文是按照往年的题目的几个类型(比如社会现象、道德问题等),整理一个自己的模板(不能是那种网

上说只要修改一两个词就能用的,要灵活),考试的时候不会无话可说以至于浪费时间。把往年的题目都写一下并且记录所用时间。

单词的背诵要贯穿整个过程,题目的训练中后期开始也要每天进行以保持手感。最后,可以在做真题的时候探索一下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网上有很多经验可以比较一下。

3.国际关系史(127分)

国关史的学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冗杂,但是大致阅读一遍从1618年到现在的历史之后会发现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纵向上的时间可以被划分成几个体系,横向上每个阶段都有其主要国家(比如欧洲、美苏、中国和第三世界等)。以下是我看过的书: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第一版和第二版都看了,都值得看,相同的地方粗略看就当加深记忆)

·《简明国际关系史》肖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战后国际关系》顾关福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方连庆

·朱明权、时殷弘(书名忘了sorry)

书不

算少,而且建议至少看两遍重点书籍(推荐刘德斌和肖月),所以我的观点是早点开始准备,刚开始可以不做笔记就当课外书看,更有意思。认真看的时候就要做标记了。然后我会准备一张小纸,看的时候遇到一个觉得可能出题的名词或者简答的出题角度,就会在纸上记下来标记上页码,这样做的原因是不打断阅读的连续性的同时还不会遗漏知识点。然后看累了之后再开始回头了解这个名词,在电脑上做笔记。另外,专业课的学习也要注重真题,分析同济国关史的题目会发现,冷战史占了很高的比例,欧洲近代的知识也有所考察,但是一是频率不高,二是基本只考察重大事件。所以着重复习冷战史,其他时期也要熟练掌握。

除此之外,我还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史,虽然同济不考察,但是可以帮助更好理解冷战史,如果时间多的话可以每天看一章,或者早期看看,不是必看。

4.国际关系理论(121分)

同济前几年的考察重点是马工程,但是22年的考纲已经出现了变化,重点考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荐重点关注三大主流学派以及了解非主流学派的重要贡献(比如英国学派对国际社会的研究、哥本哈根学派对安全的研究等),但是考纲变化之后我也没有完全放弃马工程以防万一。至于之后的考察方向,结合22年的题目来看,应该是侧重西方国关理论,但是将来马工程这本书还需不需要准备我无法预测,要自己仔细斟酌新出的考纲和自身情况。以下先列出一些我看过的书: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整体介绍西方国关理论的主要发展和思想,里面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看看就行)

·《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潘忠岐(对于理解三大学派的主要思想以及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非常有帮助!)

·马工程《国际政治学》

·《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关系学入门》邢悦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俞正梁

学习国关理论也同样用了小纸条做笔记的方法,因为保持阅读的连贯性能更好保持思维对于某个问题的深入思考,然后整理成名词或者简答记在电脑中。前两本书看完两次就能基本掌握三大学派的思想了,然后其他的书可以在原有的笔记上做补充,并且深化认识。在这门课上,主要看22年的真题,也可以看看其他学校关于考察西方国关理论的真题。

此外,在学习这门课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还要重点关注同济喜欢出题的方向,比如全球治理、中特外交、全球化等。基于此,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著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著作这里我看过的主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大国外交》(王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王公龙),这是我后期看的,主要是每天在学习之余看一点,放松头脑而且也能帮助训练论述题的回答。

最后,说几条学习两门专业课的经验:

①不要过度钻研“偏”的知识点(这个标准是根据真题来判断的),因为考试的题目涉及这样的知识点极少,主要还是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回答好就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分数了。再者这样的知识永远学不完,对于我们刚入门的水平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握不太可能,而且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当做补充;

②不断完善自己的笔记,这也是按照考试的标准来,完善指的不一定是字数越来越多,也可以是越来越精简,随着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慢慢基本了解到一个题目的踩分点。所以完善笔记要做的就是把笔记补充全面的同时去掉冗余的部分,保证自己最有效率的答题;

③多多思考和练习论述,这点非常重要,这样才不会在考场上无话可说,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是也不会毫无头绪。练习论述题也要抓住重点,包括回答题目时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如何用专业的语言表达、论述的每个部分都要分配合理的字数以防不完善或废话多,等等。这一任务可以分配在后期,把真题当作思考对象,每天一两题就可以。另外一个论述题也可以多次练习,从不同角度思考,然后逐渐完善;

④我个人背诵专业课的方法是列出可能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的角度,然后多轮背诵,我是这样做的:(图1);

⑤上面列的书不是都要看,按重要程度排序,然后结合其他经验贴和时间决定自己的书单。加上几本工具书网上有卖比如红宝书之类的;

⑥规划好做好整套笔记和开始背诵的时间(当然背诵的过程中也是可以不断完善笔记的),不要到了10月你的成果还只有一本笔记而没法脱稿说出大部分的事件,建议9月初就要至少完成大部分笔记然后开始多轮背诵,剩下的时间就是补充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背一遍就行,真的不行铁子们。

二、 考研生活

先说每日学习规划,这里说的是中后期的规划,因为早期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每天的规划也很自由。中后期的时候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大概是9-10小时,这里说的学习时间不等于在图书馆待的时间,而是有效学习时间,已经减去了吃饭睡觉玩手机还有发呆之类的。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样的学习时间能完成每天四门课的任务,身心疲劳的程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不会太累而导致第二天的厌学。因为我是住在家里备考,所以每天都是在市或区的公共图书馆学习(学习环境非常好!),因此也建议大家花一点时间搜集可用的公共资源,会有很大帮助。然后在各科的时间分配上,大概上是政治2h,英语2h,专业课5-6h,并随着不同阶段每科进步的变化进行灵活地调整。

然后是考研期间的个人生活。对于这段时间我的娱乐生活很少,独处的时间占了大多数(我没有研友)。这一独处生活的经验主要有几条可以供大家参考:①从最开始我就卸载了微博和抖音之类的娱乐性软件,只留了微信、QQ还有知乎等软件来交流和搜集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不认为微博或者抖音上的大部分信息可以对学习有帮助,反而会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考研作为一个人的修行进行的时候,没有高考那样的环境督促我时刻保持投入的学习状态,因此我希望能够给自己营造一个以学习为绝对主线的氛围。这并非是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方式,而是我在清楚自己缺点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约束。当然这一条经验对于能很好掌控娱乐时间的同学可以自己揣度;②休息的时间也很重要,但是同样基于前一条的观点,不要把休息的时间都投在各种娱乐新闻之类的地方;③然后也是基于独处的经历,建议在学习之余可以跟自己进行一些对话,一方面是探索自己深层的心理和缺点,这一过程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并且减少后期不可避免的心理崩溃;另一方面是在头脑中进行对某一专业问题的思考,简单来说也就是用语言论述某一问题,这样的锻炼会加强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下笔如有神”。

关于二战

因为现在国关的考研也越来越难了,二战的同学的比例在升高,所以这里说一说自己的经历以帮助一些当前可能比较迷茫的同学。

1. 二战的同学时间上相对比较充足,我的学习时间是超过10个月的(其中有粗略看看相关书籍的时间,也有每天10小时左右高强度学习的时间),这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可借鉴性不强,所以我就不展开说整体上的时间规划了。但是在这一点上得出的经验是,早点开始准备,即使是简单地看看相关的书,也有很有必要的。

2. 关于心态问题,我和大部分的前辈一样,在决定二战的同时担心接下来这几个月会不会非常孤独和压抑,担心自己时常情绪崩溃而耽误学习等等。这样的心态再正常不过了,特别是毕业季的时候,但是我可以作为一个已经经历过的人说,实际上的体验远远没有你脑海中想的这么可怕。对于二战产生强烈的担忧是合理的,同时也需要客观看待的。面对这样心态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规划二战的学习,以我的经验来说,首先我确定了是在本科学校旁边租房复习还是回家在公共图书馆复习,接着了解我的城市有几处可用的公共资源以及通勤和图书馆内部的环境等。这样简单的规划会让原本混乱的生活逐渐有条理。

3. 简单总结这一年的生活,压力很大,成长也很多。

→这里是一些可用的小工具:

①anki

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手机app可用来看文章)

③公众号(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其他经验贴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的观点是关于专业课学习的公众号发的文章或新闻提供的是一个更广的视野,不需要强迫自己记住某篇很有深度文章)

最后,我写经验贴的目的是一方面希望为接下来要经历我曾经同样经历过的一段复杂旅程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帮助,因为我在考研的时候也受到很多前辈的帮助,在这里也小小的致谢一下;另一方面想总结并且记录一下这一段经历。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4月中旬,这时应该要开始准备23考研了,希望大家都没有遗憾。

总之,功不唐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