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丨关于跨专业考研,你需要认真了解这些→(跨专业考计算机研的要求)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很多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会倾向于选择与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为延续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也为深化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同时也有不少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出于兴趣驱动、拓宽知识面的需要、就业形势的影响等等原因,这些跨考考生选择克服诸多困难勇往直前。
备考路上,相信你能战胜这些困难

1.“从无到有、从有到通”是一次相当大的挑战。

首先,明确是否存在“硬性”专业要求。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务必提前确定好跨考的专业是否限制专业背景,明晰自己是否符合专业跨考条件。比如,根据日前教指委公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3年修订版)》要求,近日陆续有招生单位发布公告表示“报考2024年教育硕士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其次,评估专业基础和能力,重视跨考难度。
跨考的难度主要在专业课备考方面。考生需要查看目标院校初试、复试阶段专业课考查范围,通读专业课指定教材或者专业领域经典书籍。虽然一般来说专业课考试只考查特定参考书目,但是其中某一章节可能就对应着本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会有着更为深入和系统性的学习。考生如果本科期间已经辅修第二学位或接触过公共课,有相关的专业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框架,备考难度会小一些。
第三,制定详细合理、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跨专业的考生们不仅需要从零开始积累一个全新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兼顾复习其它科目。基本备考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对相关教材进行通读和精读,梳理大致框架和结构。坚持每日/每周/每月复盘,反思学习进度与方法,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计划设定不需要特别详细,保留一些空间以便随时调整。
第二阶段:制定细致的计划表,对每一个复习阶段的目标和每天的时间段进行安排和规划。配合相关课程、教材、参考资料详细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课,并根据知识的逻辑框架和体系整理完成自己的一套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形成专业思维流程,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第三阶段:最终的冲刺阶段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时间表,精确到每一天具体内容的巩固纠错以及最终梳理。

2.转换学科思维,走出本科学习的“舒适圈”。

转换学科思维,夯实科研基础。
由于教育经历的差异,相比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专业一致的学生,部分跨考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除了系统性地补齐专业基础,跨考考生更需要丰富专业学术研究的思维路径,拓展专业领域的纵深程度,构建学术研究思维,学习规范专业技能,适应科研节奏。
让原专业对现专业起“助推”作用。
跨考考生具有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拥有更加灵活的成长型思维方式和更开阔的学科视野,可以把不同专业背景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知识结构,实现学科的融会贯通,更能发挥交叉学科背景的优势,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

3.向前辈学习备考经验,找到志同道合的“考研搭子”

学习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
考生一般会通过招生单位的网站、公众号发布的相关公告了解专业信息。为收集更全面有效的信息,建议跨考生找到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取取经,或是找到有同样目标的研友一起交流。
请本科老师、辅导员 忙推荐一些已经考研上岸的学长学姐是比较直接高效的途径,也可以发动朋友圈 忙推荐;善用各种社交平台搜索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通过留言或私信向他们请教,也可以主动发帖求助;加入一些考研交

流群,无论是备考同一目标院校的考生交流群还是学长学姐建立的交流群都有可能找到适合的前辈,或结交到同样跨考的研友。

来源丨研招网资讯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