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西南财经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2023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

0 minutes, 1 second Read


“2023年考研西南财经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终于整理好了,同学们可以先看看,因为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正!!!在此谢过了。

2023年考研西南财经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 关于贫困的理论

【简析】
(1)贫困含义:
①市场菜篮子法是制定出一系列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作为人们每月生活必不可少的需要,从而计算出在市场上购买这些必需品所要支付的金额,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即为贫困。
②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即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越大,就越是贫困。
(2)贫困理论:
①人环两因论
(a)贫穷的个人原因在于:一是“不能”,由于某些特征使得人们陷人困境,从而不能自我供养或至少不能完全自我供养,如年老和技能不足;二是“不为”,无参与冲动,指有能力但不参与社会生活,如懒惰而缺乏行动;三是无准备,指有能力参与但未预料到,如意外事件和失业;四是不守规矩,指有能力、有准备、也没有受到灾难但破坏社会规矩,如犯罪。
(b)贫穷的环境原因众多。经济原因有:非正式资源和正式资源的短缺,经济转型打破原有市场和社会结构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失业、就业不足、低收入、无家可归等问题。社会原因在于社会变迁,涉及人口(如老龄化)、家庭(如独生子女)、技术(如基因技术),也可能在于偏见、歧视和剥夺、机会缺乏、遗传性贫穷等。政治原因可能在于政治变化,如不同总统的福利政策导致贫穷的增减;也可能在于不公平及不恰当的社会政策,如缺少最低工资政策。自然或人为灾难也是贫穷的原因,前者如地震和环境污染,后者如市民骚动和失去重要人物。在诸多原因中,负面经济因素对贫穷的推动作用最大。
②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基本上从经济的、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贫困的成因。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是由于一连串的、较低的投入—产出行为所导致的。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均收入低、储蓄少,从而造成社会生产的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这使得产出处于低水平,人民的收入依然很低。所以,贫困——投资不足——低产出——低收入(贫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也可以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人民低收入(贫困)——消费不足——不能刺激生产——产量和生产率低——低收入分配(贫困)。这两种循环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理论基本上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
③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他认为人力也是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这种投资表现为正规教育、培训、健康和迁移等。舒尔茨把个人和社会为了获得收益而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做的各种投入称为人力资本投资。按照这种理论,拥有较丰厚的人力资本者可以获得较多收益,因为他们会获得更广阔的选择范围。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个人和群体之间收入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因此,舒尔茨认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的投资。
④社会不平等理论
按照这种观点,贫困者之所以陷入贫困,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社会的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中拥有很少资源造成的。他们缺乏经济上的竞争力,政治上没有权力,在利益分配过程中没有有效地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机会,从而陷入贫困。总的来说,冲突理论基本上认为,社会中的贫困是由于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理论认为贫困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可以称之为贫困的社会责任论。
⑤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它由美国学者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研究而提出的。
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穷人的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穷人间的集体互动,从而使得与其他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相对隔离,这样就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处于贫困亚文化之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被制度化,进而维持着贫困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成的下一代会自然地习得贫困文化,于是贫困文化发生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⑥功能主义的贫困观
功能主义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看待贫困现象,认为贫困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贫困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积极功能。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通过分层机制使那些有天赋的人占据了重要的社会位置,担当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为了鼓励这些人有出色的表现,社会就会向他们提供高的报酬。相应的,那些对实现社会的主导价值目标不甚重要的职位,社会所提供的报酬较低。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贫困。简言之,贫困是由于当事人天赋和素质低造成的。
美国学者甘斯认为贫困在社会中也有一些积极作用。这包括:贫困保证了社会上有人去做廉价的,甚至是“肮脏的工作”,穷人购买其他人不愿意购买的商品从而增加了商品的经济使用寿命,穷人常常被当作反面“典型”而激励其他人勤奋努力,穷人抬高了非穷人的社会地位等等。
(3)总结:我们在理解贫困的成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能仅局限于一种。

2. 文化的相对差异性及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简析】
(1)文化含义:广义的文化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对于文化的最宽尺度的理解。中尺度的文化主要指制度和规范文化,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创造、选择、积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习惯和生活方式。小尺度的文化指科学文化知识,它是对文化的最狭义理解。
(2)文化的相对差异性:
①主文化和亚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②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a.我族中心主义是指站在本族群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族群的文化优于其他族群的文化,进而予以排斥和否定的现象。
b.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他群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摆脱神学的务实的生活态度,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在基本的文化价值上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为有、贵和尚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多种思想流派的比较交流而形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道家思想在平民阶层中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后来的佛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个偏常识一点,只要回答到大致意思就可)
(4)总结:我们要用文化相对差异性的视角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

3. 院舍照顾的原则

【简析】
(1)含义:社会工作即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院舍照顾是社会工作的内容之一。(这种书上没有写明确的含义的,可以写社会工作含义+它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2)原则:
①必要性。当事人需要家庭照顾,但欠缺此等照顾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比如孤儿。
②监控性。当事人需要在受控制治疗环境中进行,比如受刑人。
③支持性。当事人要在一段时间内接受系列专业治疗但因某些因素无法单独或每天前往,训练单位有必要同时提供住宿服务,如身心障碍者。
④替代性。当事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如患痴呆症的老人。
⑤补充性。当负责儿童、老人或身心障碍人士等的照顾者需要短暂休息时,院舍工作可暂代其照顾责任。

4. 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

【简析】
(1)社会政策含义:①广义,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是特殊的公共政策。②狭义,社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行动。
社会工作者含义:社会工作即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者。
(2)区别:①主体不同:社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政策,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
②代表利益不同:社会政策是政府干预的行为,社会工作者代表社会工作机构。
(3)联系:①功能和目的相同。社会政策有四个功能: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促进社会公平;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第四,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工作的功能是助人、救难、解困、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它们的目的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
②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他们在实际过程中,履行政府制订的政策。
③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政策的制订。当困难群众的需求无法满足,需要国家提供 助时,社会工作者会向相关部门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4)总结: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者都在社会上起着积极作用。

5. 行为修正模式的前提

【简析】
行为修正模式属于个案工作模式的一种,它的前提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
(1)两个基本假设:
①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②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它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绪。这样,认知、情绪和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
(2)三种意识层次:意识、自动念头和图式。
①意识处于意识状态的最上层,它是人们作出理性认识和判断的基础,监督和评估人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把人们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经验联系起来,并且为人们未来的行动作出规划。
②自动念头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快速流动的意识状态,处于意识的下层。它具有难以言表、快速消失,并且伴有强烈情绪反应的特点。
③图式是意识状态最深的层次,它由人们的一些核心信念组成,是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最基本认识,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信息的处理。
(3)总结:行为修正模式的为我们理解人们的行为提供很好的视角。

6. 社会角色的类型

【简析】
(1)含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2)类型:
①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那种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称为先赋角色。自致角色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某种社会地位,与此相应,他也就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寒门出贵子”是说出身贫苦的年轻人因为不息奋斗而终成事业,他由此获得的地位和与之相关的角色是自致性的。
②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规定角色是指对角色的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的角色。它具体指出了角色承担者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甚至指出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即对承担这种角色的人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组织中的角色规范要求都比较明确,对某些重要职位的要求更加具体和严格,比如政府公务员、警察、法官、医生、会计、社会工作者等。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社会对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比如,父母、夫妻、兄弟、子女、亲戚、朋友的行为规范都有很大伸缩性。
③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对于处于任何社会位置、承担某一角色的成员来说,社会都为其设计了一套应该遵守的、理想的、被期待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其行为,这套行为规范称为理想角色。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行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尽管理论上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由于个人社会化程度、社会条件、现实情境等多方的原因,人们并不一定都能照

理想角色去做,达到理想角色的要求。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角色距离。
(3)总结:社会角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功能和作用。

二、论述题(30分)

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社会工作者怎样专业、科学的 助恢复灾后重建。

【简析】
先写书上的知识点,再写其他的。灾后自救其实是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地区发展模式中的一个例子。可以回答书上的,也可以自己总结。论述题比较灵活,只要言之有理就可。
(一)地区发展模式
基本假设:
(1)认为社区居民应该愿意参与社区事务;
(2)认为社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沟通与合作,所以如果能通过发动居民参与,改善沟通和加强合作,社区问题就能够获得解决;
(3)认为社区应当也可以实现和谐,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共同利益的,社区本身有潜力和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实施策略:
(1)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社区工作者一般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公共活动让居民互相熟悉、交往沟通,并让部分有积极性的社区成员承担一些任务,或参与活动策划与管理,增强居民处理事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2)团结邻里:团结邻里主要是针对社区中部分邻里关系不良而采取的策略,工作者一般组织多元化的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推动建立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或陌生方面的问题,并培养居民骨干。工作者可以通过印制传单、发放地图或者是开办一些课程为居民提供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料,告诉居民如何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生活。
(4)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工作者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还可以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引进社区外专业人士来指导工作,采取和谐、互利方式推动社区各类团体关注社区、参与社区活动。
特点:
(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对社区中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的问题影响范围广、涉及居民多,有些问题又具有紧迫性,所以较容易引起居民的关注。社区工作者常以共同性问题为契机,推动大多数居民参与。
(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社区工作者在进入社区时,一般都会以培养居民自主、自立,发展互助,建立社区团结为目标。
(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该模式致力于重建各种社区支持网络,增加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改善邻里关系,重建居民与团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助居民认识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使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与投入。
(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该模式希望居民通过参与学会自决、自助,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改善居民之间、居民与团体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评价:
(1)优点:
①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②提高居民的能力;
③推进社区民主;
④切合中国文化传统。
(2)缺点:
①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及制度不合理产生的社区问题;
②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
③民主参与导致的成本高且效益低。
(二)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做:受灾后,不少居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灾情和态势又缺乏了解。同时,基层组织也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保障是共同利益。社区工作者可在灾民中招募基层干部、党团员等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分担不同功能,发动集体智慧,就事物、住宿、卫生、安全等进行切磋,并达成共识。再推动这些小组与灾民沟通和讨论,发动更多人士参与,并联络外在资源,逐步度过困境,促使生活基本恢复。(也可以从实施策略来分点作答)
(三)总之,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地区发展模式从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方面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

不断更新中!!!

以上就是“2023年考研西南财经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的部分内容,仅供参考,预估分数成绩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准备复试了,乐昇学教育有对应的复试备考资料。预估分数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又想提升学历的同学,可以考虑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高级研修班/国外在职硕士/国外全日制硕士等学历提升方式。路在脚下,千万条任你翻高山趟河流,只要想走,总会有办法的。希望好学不倦的你能够遇到乐昇学,我们一起携手,照亮通往未来的路。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