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学术,大医二院举办2022年辽宁省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与科研…

0 minutes, 4 seconds Read


??为不断深化我省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研究生培养更好地适应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9月2日上午,大医二院成功举办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活动项目——“杰为卓荦”2022年辽宁省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培养线上学术论坛。

大医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宇教授出席线上开幕式并讲话,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晓松教授出席线上开幕仪式并致辞。共计2200余名省内外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线参加培训。

刘志宇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大医二院高质量发展态势下,全院上下都奋勇争先、锐意进取。学科带头人的担当、能力、激情、胸怀,对于一个科室的健康、稳步地快速发展,提高国内影响力至关重要。同样对于学生来讲,导师的引领作用也是举足轻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医学教育关系民族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加快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夯实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人才之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此次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线上会议汇集众多国内名家,内容详实丰富,对与会的同道会有很大的引领、鞭策和推动作用。相信大家一定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刘志宇院长致辞

于晓松教授表示,全科医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到2021年底,全科医生数量达到43.5万人,尽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有了大跨步前进,但是距离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要求,全科医生数量、质量及培养水平都有较大上升空间。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全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全科医师骨干师资不足,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相对缺乏,在实现高素质研究生培养的同时,要不断推动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增加。此次论坛汇集国内名师,全科及专科大咖,意义重大。此次会议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提升全科医学师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新思路、探索了新模式。

于晓松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线上学术交流环节。

清华大学致理学院院长李艳梅教授就《科研选题及研究生培养》做出精彩授课。李艳梅教授指出,我们要通过大量阅读找到前沿性、适合性、连续性的切入点。对于博士、硕士来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导师应该是带好团队。团队要有一个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学者。低年级研究生是让导师操碎心的小毛孩;中年级研究生是让导师较放心的准大人;高年级研究生是让导师依赖的好参谋,越多越快的培养出好参谋非常重要。研究生的教育是并联式教育,研究生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整理文献。导师一定要以“正能量”的姿态出现,让团队有目标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任菁菁教授就如何拥有全科的核心技术、如何提升全科科研的学科标识度两大方面展开授课。她指出,要利用社区资源如慢病管理资源、住培基地等方面开展全科的科研工作。目前研究的短板是全科专属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匮乏。全科科研的契机应该从社会内部或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中寻找,与医学院校与综合医院合作,与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合作,利于成果转化。要打破学科壁垒,尝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推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大医二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赵辉教授就《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资现状分析》做精彩报告,赵辉教授从全科研究生硕士学位发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师资现状及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资现状的思考四方面进行阐述。赵辉教授认为,导师培训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全科研究生培养方面,要避免全科研究生流失,改变全科人才缺乏现状,促进全科医学的持续发展。赵辉教授总结了1000余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多维度分析,展示出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现状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并对目前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张华教授的授课题目是《以“病例报告撰写”为抓手提升研究生对疾病的掌握力》。她表示,在临床工作中寻找写论文的切入点,不仅可以提升科研能力,还能增强其对疾病的理解力,病例报告撰写是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可行途径。病例报告篇幅短小,设计简单,是SCI突破口。她指出,我们应当从患者维度出发,避免作者过度乐观报道,真正体现患者的关注点。病例报告能够提升医学生及医师从表象疾病表现到病理机制认知的能力。在硕士研究生开学之际,讲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指导硕士研究生步入临床以后,挖掘病例、观察病例、书写病例报道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闫军浩教授带来了一节生动的SCI写作授课,他从SCI文章写作之“道”及SCI文章投稿之“术”两方面入手,从审稿人角度对SCI 论文写作层层深入,谈及SCI每一部分书写的要点及雷区。在投稿方面,列举了投稿的各种情形和解决方案。与会听众与闫教授热烈讨论,对于实验阴性结果以及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等问题,闫军浩教授给予一一解答。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齐殿君教授的授课内容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专硕培养》。他强调,21世纪以来,医学教育改革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学生为中心,转化为以病人和人群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齐教授介绍了国外各种岗位胜任力模型,说明开展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和评价是培养全科专硕的发展趋势。胜任力、Milestones和置信执业行为评估(EPAs)是一脉相承的发展三部曲,整体发展脉络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目标到评价、从抽象到直观。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长鹰教授授课题目是《全科医学教育的人文实践》。在授课中,赵长鹰教授从称呼患者姓名入手,以“产妇阵痛听谁的?产妇患癌,先保谁?”等问题为例,讲述医患沟通的技巧以及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医学志愿者能获得启发和规划人生,能够丰富履历,提高竞争力,收获新知识和工作经验。充分体现医学的核心价值,医学与人文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策略研究会理事康旭东研究员为我们简述了《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若干思考》。康教授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我们伟大的使命。我国的目标是2020年创新型国家行列,通过三步战略、支撑三步走,2030年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到2049年成为科技强国。目前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外部生态、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和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因此我们要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包括成果披露、专利申请,申请前评估,转化服务,科研立项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陈丽英教授就《健康管理学科指导与实践》指出健康服务新模式——闭环式服务:全人、全程、个性化。全科门诊与健康管理融合,全科医师为主导,精准健康管理。其中5G+“三早”健康管理系统,即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探索5G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或院内院外应用,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葛伟主任的授课题目是《临床工作与全科带教共赢》。葛伟教授介绍国外住院医师临床带教活动方式以及David Irby等三步法,确定学员学习需求-快速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员的表现进行反馈(表扬为主);葛伟教授介绍了基地带教经验以及取得的骄人成绩,她提出规范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需要医、教、研协同,以医疗为基础、以教学为重点、以科研为引领。在学习中实干、在实干中学习,还时间于老师,予知识于学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科王筝扬教授的授课内容是《临床思维培训原理与方法》。王筝扬教授将认知心理学机制引入并应用临床思维的诊断过程。用一元论的方法调取与患者匹配的信息与病情、利用直觉思维、分析性思维(理性思维)结合,给予双途径加工模式。通过临床思维培训七步法,包括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实践,练习口头汇报、规范书写病历、分步病例分析、基础临床结合、关注流行病学、科学循证实践,建立良好的的临床思维。

北京天坛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马力教授授课题目为《全科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构建与提升的思考》。她指出,目前全科硕士生导师全科医学教学水平相对滞后,全科医学导师数量偏少,临床专科导师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缺乏全科医学临床与社区实践经验。全科医学的教学特色是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基地紧密配合,协同培养。全科专业研究生导师胜任力基本指标要求与其他专业无显著不同,更强调团队合作,尤其是加强社区全科导师的培养,提升全科社区导师岗位胜任力。

大医二院全科医学科高海英教授汇报题目为《线上全科学习平台的搭建与吸引力提升》。高海英教授从中美全科教学瞭望及线上平台搭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线上平台的搭建对于持续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学十分重要。通过线上平台内容规划、精品课程设计以及品牌效应提升线上平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未来,进行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智慧平台建设,为全科医师提供更多的终身医学教育模式。高海英教授提出,全科医师需要终身学习以扩宽知识体系,缩短与其他专科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科医学医教研协同发展,增加学科吸引力。

大会最后由大医二院教务部胡滨主任总结发言,他指出,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今后,大医二院将进一步强化导师育人

能力提升及考核评价,将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着力打造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会议必将推动我省及我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科技强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会主持人

供稿:全科医学科 高海英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