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考研,考砸了却意外斩获211院校,成功上岸(结业当年能考研吗)

0 minutes, 16 seconds Read


当年写的考研经验帖:
从2017年到2018考研结束,我考了一年的研。回首过去,考研像是一场长跑,不到最后,你看不到终点,而不到最后,你也看不到——自己是否能走到尽头。先介绍一下本人的情况。18年应届本科生,北京某211,工科院校的文科生。一志愿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方向。初试总分355,政治67,日语73,英语基础91,英语写作124,专业课总分加起来215,没有上北外复试线。经过调剂,我考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在调剂考生大多初试分数比我高的情况下,复试逆袭成功。
作为一个考研路上曲折不断的考生,我想先谈一谈为什么要选择北外。
对于英专来说,北外是一个梦想。而全国的英专学生这么多,有多少个是真正能考上的呢?去年的我,对此也很纠结。一方面,我摸不清自己的实力,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胜算;另一方面,是求稳还是冒险?两种不一样的选择,决定了两种不一样的备考方案,或者可以这么说,决定两种不一样的人生方向。
在比较各个院校的考研初试+复试内容后,我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了北外。
首先,北外初试题目独具特色。除了政治全国统一出题外,日语要求二级水准,题目和二级相似。而两门专业课考察的都是基础,即基本的阅读理解、改错、翻译以及专门一科写作,基本没有什么要背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我十分讨厌背东西。同时,在准备北外初试的过程中,个人英语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就算没进复试、没上国家线,对我而言都不亏。因为就算找工作,看的也是你的英语运用能力。
其次,北外算分与其他学校不同。衡量一个考生能不能进复试,只看专业课两科总分,政治和日语过国家线即可,这样子准备起来负担会更小一些。也就是说,我可以不用花太多工夫在政治和日语身上,这让人省心很多。
再三,我喜欢翻译、阅读和写作,同时也喜欢日语。所以对我而言,学习这些东西不会太煎熬,而且会从中发现乐趣。所以我学起来没有那么苦大仇深,反而是乐哈哈的。
具备了以上的前提条件,我便根据往届考生的经验贴,再加上自己的方法,走上了考研之路。
我是从2017年3月就准备考研的。
由于大学前两年英语基础打得不够牢,词汇量小,阅读能力不够,我看的文学作品也比较少。所以我专门用大三下学期来看小说和诗歌,一方面为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复试做准备,考专业课的时候心里不虚。在此期间,我看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总计有20多本,名字就不列出来了,如雷贯耳那种。
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听了《美国文学史》和《英美诗歌鉴赏》这类文学课,学会些文学批评的皮毛,这些文学专业课对考研复试十分有 助。
日语方面,由于我学校只要求本科学到标日初级下册,课程进度慢,完全跟不上北外的要求,所以我提前和老师打好招呼,坐在教室后面看网课自学。一学期紧赶慢赶,我把标日初级下册、中级上下册全学完了,还报了个七月份的n2,一不小心就低分飘过了。
以上是考研预备期,7月打后,我的考研正式开始啦!
下面我分科目讲一讲具体的经验。
政治:我是文科生,政治对我来说并不难,所以我九

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买了 全套,听从他的复习策略。即第一遍精读+做1000题,第二遍做真题和肖八,在错题基础上翻书看重点,理解透,第三遍看小本本重点和时政。主观题方面,我倒是不认同死记硬背。因为考场上就算押中了题,你也不可能一字不差背下来,所以我后面过主观题的时候主要看思路,看清题目问的是哪种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弄清楚思路就联想到书本知识点,再自己瞎掰写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政治压分很厉害,周围同学都是差不多分数。就我个人来看,政治是付出收获最不成正比的科目,不建议放太多时间在它身上。
日语:
上述提到了我在一个学期内学完了标日初级下、中级上下三本书,还考过了n2,这一壮举其实并不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我从小就是个动漫爱好者,现在喜欢看日剧,无形之中就输入了十几年的日语,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所以高强度学下来——也还行。补齐了语法,具备了语感,考过了二级(定心剂),日语单词看着眼熟,知道个大概意思,临考前跑去找日语老师问各种考试技巧,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我日语成绩不是很高,但是够用了。
但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二外日语考生而言,日语还是要提前准备的。因为中级语法点非常多,生词也很多,没有所谓的语感,而且不背熟的话,考试时候有点吃亏。
英语基础:
虽然我这科没考好,但是其中还是有个中奥秘的。
首先是改错。改错非常难,超级难,和专八不是一个数量级。我在这上面就扑街了,原因在于我一直在做市售的《专八改错集》,没有注意复习英语语法和自身积累。要想搞定这题(30分呢!),就必须把语法知识补齐了,动词介词搭配弄清楚了,乖乖去看《实用英语语法》吧t t!
其次到阅读。文章不难,看懂《经济学人》再看卷子上面的就很简单了,大概是《纽约时报》《时代周刊》之类的风格。难就难在选择题给你挖陷阱,一定要正确衡量出文章的意思,再选。
翻译。大三下买了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教程》,翻了一半发现是上课讲过的,弃。我的翻译理论就是没理论,靠语感,怎么翻得顺怎么写(……)一般人不要学我,磨了十几年笔头的人,和平时不写东西、临阵磨枪的人,归根到底是不一样的。
平时我都拿张培基的散文在练,然而考试不考……我还买了《散文佳作50篇》,考试前一个月才用这本书练,觉得比张培基的好用,文章比张培基选的丰富些,翻译风格也不一样,然而,考试也不考。
此外,我不喜欢背翻译,至多读一读。无论译者写得有多好,也不是我的东西,我还是挺坚持自己写,有自己的风格。
写作:
虽然我考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我喜欢写作。正是这股热情让我每天磨刀磨枪,千锤百炼,无往不胜。
我本打算9月开始写作,但我本科的导师建议,你该多读,读多了才有料写。所以我每天看一两个小时外刊。从《经济学人》、《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纽约客》到《泰晤士报》,从时事新闻到opinion评论(重点是评论),我看得很杂,是因为想吸收不同的风格。同时,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记下新单词和搭配,整理写作思路,重点是作者的逻辑思维,慢慢吸收。
到了11月,我找了学院里公认的写作大神,开始了魔鬼训练。
北外写作题型和普通英文写作不太一样,第一部分是commentary,要求看一遍文章,写个总结,再做评论。从往年真题来看,文章内容多为时事、社会问题,体裁有个人观点、辩论对立(两个观点)、新闻事件(中立观点)等,主要考察考生的辩证思维、对英美文化社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格局眼界、英文写作能力等等等等,反正要求非常高啊!
一开始,我给老师写了一两篇,屁颠屁颠地交上去,结果被毫不留情地打回来t_t!老师说,你连评论格式都搞不懂,评毛线(大概是这个意思)!这……otl
于是,我观察了一下外网opinion文章写作格式。加上不断练习,老师给我扔了套路过来,类似于——先讲讲原文观点是什么,有没 理啊? 理,哪里 理呢?没道理,又哪里没道理呢?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讲讲我的观点哪里哪里 理,嗯,差不多了。
然而,我的格局不够开阔。老师又扔了一堆书单过来,像什么中外历史呀,中国文化呀,中外社会问题呀,于是我一边啃书一边练习,写出来的东西格局也开阔很多。此处,中国部分我看了《中国体验》、《大国雄心》、《中国文化读本》,英美部分主要看外刊和油管。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思路有时候不够清晰。老师说,你去看哲学吧(……),于是给我推荐了他最爱的罗素,我开始了《西方哲学史》、《中国的问题》的征程……同时,我还看了哈佛的辩论公开课《justice:the right thing to do》(其中一集和北外某年写作真题一模一样)、外研社推出的《立场辩证》系列书、《叔本华的辩论艺术》和《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当当满100减50)。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书籍、课程激起了我对辩证思考的热情,而学会画思维导图,让我的写作思路更清晰,他们结合起来简直是神乎其神(……)。
于是,从11月开始到考试前一周,每天写一篇,不曾落下。有时候写作超时,还被老师翘着脑壳儿说要练个写作生物钟来,务必写得又快又好。而我写完了就扔给老师瞧,老师从一开始各种批评,慢慢地发现亮点,到最后拍着桌子夸,愣是把我高兴得不要不要的。而从这段时间的练习来看,我也更喜欢英文写作了,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点。
然而考研初试并不是单单看书学习就能搞定的,同学们还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态良好。
我就是那种——备考期间身体各种出毛病的类型。不是感冒,就是喉咙痛、上火、肠胃不适,考试前一周还因为用脑过度导致失眠、心慌心悸、脑子缺氧头痛、记忆衰退(什么鬼)。所以我歇了一周,考试前一天才想起来去校医院吸氧,第二天直接拿支笔就上了,考到后面头痛欲裂,出来抱个氧气瓶狂吸氧(……)。
因为身体很难受,所以心态上——压根儿不紧张(……)。
心态方面,不知为什么,出奇地好。
备考期间,我8月底还谈了个恋爱,后来到10月觉着妨碍考研就分了(……)。敲黑板,都快考试了就别谈恋爱了!专心学习!也是托了这次恋爱的福,分了之后就全身心放在考研身上,我爱学习!然而,再怎么爱学习,也会有学累的时候。每周我都会出去玩个半天或一天,逛逛美术展、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回到学校睡一觉,满血复活!或者,我会在空闲的时候看打鸡血的日剧,像是《宽松世代又如何》、《河野悦子》、《重版出来》还有《四重奏》,其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很能鼓舞士气!此外,我每天的学习时间约为八小时,一般不超过十小时,学太久效率低,没用,不如休息。
同时,我虽没有固定的研友,却在自习室新认识了个小哥哥。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中午晚上约个饭聊聊天,后来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我也经常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络,他们的鼓励就像是定心剂,鼓舞我向前走。
以上种种都不断给我补充信心。我也不会多想考不上怎么办的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活在当下,努力就好!
然而,考完初试放松两周,我又闲不住看书了。考研是一场长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是胜利还是惨败?是高分过初试还是低分飘过,抑或是压根儿没过?一切都是未知。所以,我选择提前做好准备。说实在话,多看点书,一点儿不亏。
这期间,我主要看北外提供的复试参考书目。例如:《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文学理论原理》《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常耀信的《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我还给自己加了《英美诗歌鉴赏》和《文学批评方法手册》,用来加深理解。此外,我也有看论文,知道文学批评大概怎么做。但总的来说,还是以看书为主。
此外,本人在大学期间口语不算太好,也早早准备起来了。首先,我跟着《赖世雄美语音标》纠正自己的语音,每天模仿、跟读《老友记》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和语调。其次,我利用《新概念2》练习retell,在网上找即兴演讲的题目,对着手机即兴演讲并录音,听录音找到错误并纠正。
这些都是寒假前期工作。在知道成绩后,我到处打听消息。尽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复试线,我还是抓紧时间,在家里逼着自己看书,能看多少是多少,能记多少记多少。到学校后,我又找学院里的文学老师给我画重点,在出复试分数线前把书都过了一遍,文学术语也差不多背完了。同时,我也提前做好了面试准备,写好自我介绍,列出各种问题并提前写出答案要点,还抓了两个同学天天陪我练口语和模拟面试。
然而,考研这条路,波折太多。复试分数线出来后,我没有进复试。我没有太难过,反而觉得卸下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我在接下来两天内广撒网,选择调剂学校。在择校期间,我十分留意其复试笔试考察内容。有些考英美文学,有些考英语基础。保守起见,我全都选了考英语基础的学校。同时,我给各个学校研招办打电话,后来根据复试时间安排、调剂生源及成绩要求、研招办回应锁定了三个学校。其中,复试时间第一就是北科,我就差不多把希望都寄托在它身上了。
调剂工作这几天,我也没落下基础英语的学习。写写翻译,照着《经济学人》临摹段落,学习他们的写作思维,看看单词,一切井然有序。
复试当天,上午笔试考翻译和写作。英译汉出自外刊文章,汉译英则出自《散文佳作50篇》,写作比北外题型来得简单,写得异常顺利。
下午面试,坐在等待室里,我注意到后面的女生一直在很紧张地背东西,只觉得奇怪,面试不是聊聊天吗?用得着背吗?一边不小心被带得有些紧张了。然而轮到我的时候,我站在面试教室外面,异常兴奋!可能我从小就喜欢和老师交流,对面试这种事,一点儿不怵。
面试的时候,我十分注意礼节,英语口头礼貌用语脱口而出(多亏到学校一直在听fox news)。我的自我介绍比较独特,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故事。同时,表现得落落大方,十分自信。老师们眼睛亮了,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也时不时回望,注意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我认为,自我介绍是你唯一能把握住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我算是像演讲一样准备的,此前就对着玻璃窗练习,对着同学练习,设计好动作、表情等等。
讲完之后,我询问了老师能不能坐下(因为我之前站着演讲的),老师说ok,十分友好。一开始我有点紧张,老师问了我有些奇怪的问题,我有点懵逼,结果就被我一搞笑化解了(……)。进入正题后,老师根据我的自我介绍问问题,问你说看了那么多书,你看了些什么呀,我凭着记忆报书名。老师一听《了不起的盖茨比》,感兴趣,问这个故事什么时候发生的呀?我说1920s,jazz age。老师接着问,在哪儿发生的呀?new york, long island。老师明显对我自己补充细节很满意。老师又问,那主角来自哪里呢?我心想,你说的是盖茨比,还是尼克?我就讲了narrator(用的文学术语)来自西部,一个中等城市。老师说,很好,那《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呢?这个问题我一听,有点懵,老师讲的是书还是人?我以为是书,就照着自己的思路讲了,老师打断了我,使出杀手锏——你听说过theater of absurd吗?知道是什么吗?我表面十分淡然,心里笑开了花,这不是《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第一页第一个吗?我说了个大概意思,老师有点小震惊,又接着问,什么时候流行这个呢?我想了想,说1950s-1960s。
——exactly。老师震惊地笑了。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了。
中间坐着的老师,目光炯炯地看着我,笑着问我关于诗歌的问题。于是我引到了最喜欢的robert frost,说到the road not taken如何鼓励我,还引用了一下倒数第二句(提前背过),老师很满意。他又问,你知道艾米莉 狄金森吗?我说,我很喜欢她。又提到她那首死神像是一辆马车的诗,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了解云云——
老师们相互而笑,场面气氛十分欢快。最后问我,如果我们决定录取你,你会第一时间确认吗?
我笑了,说of course。
这时,教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我站了起来,轻轻鞠了一躬,说thank you。
再后来,我顺利收到录取通知,只觉一切都是偶然,一切又都是必然。考研就像是一场长跑,不跑到最后,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跑下去,能不能蜕变,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