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考研最详细备考方案,那些王学长踏过的痕迹…(江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录取分数线)

0 minutes, 31 seconds Read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14335字?/36min
2022年,又是一年春末夏至的交界时节,我们积蓄了一年的奋斗力量终于得到了收获的成果,22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3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提前进入备考状态,今年全国新一轮疫情的紧张情绪虽然限制了大家一定的自由。但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依赖“积极宿命论”自我告解的死水微澜。|
王学长
本科:江南大学,本科专业:日语,报考院校&专业:江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初试分数:394,英语:82,政治:76,设计理论:114,设计手绘:122,突围全程班次学员,2022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服装设计考研高分范例》、《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逻辑建构小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二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十二周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tuweing design:突围老师提问??王学长:突围学员分享?“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可以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自己这一年?王学长:自信、按部就班、死水微澜。
你为什么会选择考研??
在大一的时候去看了树莓的展,

自己也想做类似的事情,于是打算考视传。
江大设院你有怎样的了解?
本校设院据说很强,近水楼台或可先得月,那就考设院。
这一年复习,你的心态改变了么?
总觉得注定能够上岸,这一年不过是为了让我再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免作为跨考生在一战时上岸,因跟本专业的学生有太大差距而挫败一蹶不振。
tuweing design:稍微总结一下自己一战与二战的得分对比吧。王学长:一战时:四门的分数分别是政治(72)、英语(74)、理论(119)、手绘(120),拢共385,刚好进复试。二战时:成绩是政治(76)、英语(82)、理论(114)、手绘(122)。共394,比较稳妥地进复试。【政治、英语】
考察内容上,政治跟英语两门公共课可能没什么好说,只要按部就班,教育部也没有进行大的改革,得分就都在那里,做题、背书循序渐进不要慌张,就不会太差。
【手绘】
手绘方面确实觉得没有达到预期。今年手绘也进行了改革,下文详述。第一年我在突围练习时,c是我的惯常得分区间,因此考试时画画还是很烂,只是把画面画的比较完整,最后得到120。第二年a、b区间的频次差不多,考试时的画面自认为比去年丰富了比较多,结果只是高了2分。大概是跟改革有关。
【理论】
理论是觉得有点低,毕竟经过又一年的知识扩充,分数不升反降了。但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很多同学朋友身上,充分的准备、认真的书写、详尽的答题结果只得到100分左右,甚至不过线。给包括我在内的人一种江大的理论课打分比较迷这样的感受,但也可能130+高分的同学真有自己的一些必胜的心得体会?我不得而知,反正100-130这个区间的朋友跟我感想差不多。总之我觉得,对参考书目照本宣科的作答而不做其他扩充更可能低分,至于高分的话,可能还是靠命吧….?
关于“设计理论”你必须认真看完
tuweing design:一起聊聊今年的理论改革?王学长:【题目上:新改革】
1、题型变更:
今年理论确实是进行了改革,题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原本的简答(4小题)、阅读(1-2小题)、论述(3选一)三部分,变成了简答(2小题)、设计评论(2小题)、论述(3选一)。
2、往常题型的出题范围的变更:
并且,出题范围变得更宽泛,之前简答跟阅读两部分基本考察的是概论的题目,论述是偏史论和开放。今年的改革倾向在我看来,考察范围不再这么明确,打眼看去史论角度的出题其实是增多。概论作为答题框架支撑,史论与课外扩展知识作为血肉扩展,这样的答题倾向或许才更符合之后的理论答题。
【核心参考书目:无变化】
依旧是考试大纲没写,但墨守成规的《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压力的话,对于一开始复习、背诵的时候,当然是概论。关于理论的复习与应对将在后文做描述。
tuweing design:今年你理论考题中印象最深刻的题目是?王学长:
相对而言,考卷上发现出现了自己准备的并不是很充分的题目,我觉得印象往往更深刻。就比如今年简答的第二题,关于波普风格的题目。乍一看背的其实没有很熟。但作答时像前文说的,概论为骨架、中心,史论为血肉、扩展来进行作答。篇幅轻松也可以写满。看到题目时难免有一瞬间的慌神倒是总令人印象深刻。
至于新题型设计评论的两道题,因为内容都是自己着重的记忆点,即使答题格式因为没接触过并不是很清楚,但充分的准备倒是也令人胸有成竹,所以具体的印象倒不是很明晰了。
总之,当学生这么多年来,对于考试,我觉得一半考的是知识,一半考的是心态,如果在考场上看到新的题型、不熟的题目,心态变的很差,慌里慌张的做题,那对于结果,不好的概率可能比较大。
即使是新题型、生题目,想着其他考生更可能不会,更可能心慌,在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下,大脑灵活运转从而自信的答完考卷,那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差。
tuweing design:谈谈你认为怎样才能拿到江南大学理论的高分?王学长:
【开放式作答更易得高分】
江大越发呈现出开放式答题的趋势,在一战后我也问讯了一些高分的朋友有什么经验,大家普遍的感受都是:即使试卷中的题目类似于背过的原题,但照本宣科往往低分,书本的基础知识结合一些学术的话、自我的感悟,相对开放式的作答可能才更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卷面整洁字体清晰与得分呈一定程度正相关】
当然,虽说考试不考书法,但据我观察,高分的朋友们字写得都比较规整,卷面也很整洁。
【书本作为基础必须要牢固】
但是只是想着开放性而扔掉概论和史论这两本书显然是不行的,你在备考的时候能广泛阅读文献,总结出一整套自己的理论骨架当然很好,确实一定程度可以替代参考书目,得高分的概率自然是更大,但有限的备考时间、四门科目,我自问是做不到。
因此从我自身出发来讲,史论概论的基础知识对我来说,是我去扩展知识点的基础,在我补足自己语料库、案例、知识点的时候,能给我大体的方向支撑。毕竟江大再开放也不能瞎出题,很多题目还是跟这两本书目联系很大的。只是在具体答题上,可能就很需要思维延展了。
tuweing design: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理论备考流程吧?王学长:
一、需要的资料: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还有突围发的《红宝书》,小红书app(额…后面说用途),知网,11、12月各大机构的押题卷。
二、备考指南:
1、概论、史论的框架梳理
第一步是最基础的,梳理好框架才能给自己下一步的复习以支撑。毕竟像画画也是从起草开始的,当然如果你是金政基那当我没举这个例子。
(1)概论
概论的话其实听听突围的理论课,再把突围《红宝书》背熟我觉得基本就行了。自己从头整理的话,面对晦涩难懂、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语病错别字的《艺术设计概论》,确实是有难度。(到现在都不明白这本在语文基础上有很多毛病的书可以作为参考教材啊!高中做过海量语病题、选词填空、近义词辨析的文科生震怒了属于是。)
当然我也买过大家推荐的《疾风劲草》之类的辅导书,说实话,只是从我自身而言哈,我觉得没太大 助。又不是专门针对江大的,不够精简,很多书中的重点都是江大的非重点。当然看看扩展一下也不错。
(2)史论
史论方面,我是有依赖于《疾风劲草》之类的书,因为直到二战结束,我连《世界现代设计史》都没有完整阅读过,不是装逼我是真读不下去……而此时的辅导类书目,虽说重点范围与江大的也并非完全一致,但对于直接啃史论这本书,我还是选择辅导书……
然后我对着辅导书,再从中挑选重点,记了两大本笔记。
同时,突围开始的几节理论课,对于从没看过这本书的我,在框架的初步构建上,确实救了一命。毕竟才开始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就是无头苍蝇。
(3)这一部分所处的的复习阶段
这个可能越早越好,因为你框架熟悉了,进行后续的阅读也好、课外知识的补充也好,这是最基础的方向指导。我的话,第一年是四五月开始的吧,记不太清了,总之参考性不大。
2、基础知识记忆
第二阶段是基础知识的背诵,背过基础知识会有一些底气,不然只是背了一堆开放性的答题内容,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给分,难免会有些心慌吧。
(1)概论
我的话,在突围被前辈带着梳理了一遍问题重点后,发现跟突围的小红本重合度比较高,我就把前辈梳理过的书本上有、小红本没有总结到的问题,全部都整理在了小红本上,然后进行了概论部分的知识背诵。(这里特别感谢马上名副其实的本校前辈yoyo老师)。
因为小红本很薄,背起来给我负担没有很大,而且里面都是问题,避免了对着《概论》背诵,问题的条目东一页西一页的找来找去很麻烦。并且薄薄一本,在拿着到自习室外面去背的时候,比较轻便。同时呢,我当然也会担心遗漏,就把《概论》这本书按章节撕成了9部分(反正书也不贵,不必舍不得),因为我一天可能最多背一个章节,那么我在外面背的时候,只需要拿着这个章节的《概论》部分就可以了,反正薄薄的几页,不至于很麻烦。
背的时候可以像给我这样,把全书的章节名、目次名、问题,word整理一下打印在几张纸上,看着题目进行记忆。同时也无形中记住了书本的脉络框架。
(2)史论
按前文所述,我是有整理两大本笔记的,于是我就只是在背诵自己的笔记了。史论的知识相对概论,在内容量上,是属海量;在记忆难度上,是属小鸡对老鹰,史论?那不过是单纯的小鸡崽子而已。
(3)这一部分所处的的复习阶段
同样是趁早,虽然我一二战进行的都不是很早。大概都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但咱们作为江大本科的文科生,在背东西上显然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可能参考性也不大,还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为好。
总之是背的越熟越好。概论背起来……确实,很难。但真的别怕,我一战时背第一遍,每天上午1.5h、下午1.5h(因为还有史论、英语、政治的学习,我要的是各科发力而不能顾此失彼),足足从9月中旬背到了11月初,而且背第二遍的时候很多都忘了。但继续背会越背越快、越背越熟,相对于海量的史论,你可能会爱上概论。
3、知识面
扩展与背诵
这也就是第三部分,或可命名为进阶篇?嘎嘎,这部分我就有用到小红书结款app,还有知网和各大机构押题卷。
(1)
a、小红书
小红书上有很多论文带读的博主,包括当年的一些设计前沿。有些论文带读博主会在论文边上进行概论的联系注解,让我可以直接摘录使用。而设计前沿的分享博主,更是提供了前沿的设计案例。因此可以经常刷一刷。可以申请两个账号嘛,一个娱乐,一个学习,两个世界互不打扰。
b、知网等论文网站
知网的话,就需要自己去大海捞针缺啥找啥了。比如想扩充“非物质设计”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去搜索相关论文。但对我来说可能需要付出的筛选成本太多,因此没有频繁使用。
c、12月左右各大机构的押题卷
而对于12月左右各大机构的押题卷,相对于上述两者的大海捞针,则是更具针对性有用性的知识扩充,到时候确实有很多押题卷、很多问题,不要慌,慢慢总结规整都来得及。
突围的押题卷对于江大来说确实具备很大的重合度,没有说是只要题目沾一点点边就宣传压上。尤其是押题卷里面的论述题部分,比较多的设计前沿,可以适当背诵记忆。
当然去年的情况大家都始料未及,去年我也看过好几个机构的押题卷,因为始料未及的改革,押题都并不是很好,某些机构只是沾边几个词语就宣称押上了,我真的是大无语!
但经过一年调整适应,今年突围的押题卷应该会不错,毕竟今年前的几年已经连续压中论述题。(为什么只提了论述题,因为这部分最出其不意,并且有较大的脱离书本的可能性,很危险!而前面的题型只要认真背概论、整理史论,全面复习基本没问题。)
d、《装饰》、《设计》之类的期刊、公众号。
这类是经常出现在大家的经验贴中的东西,听起来很专业很高级,但他们是否备考的时候真有去搜罗阅读过,我保持疑问。因为对我个人,我还是考虑时间成本,我是ddl激励型选手,没有临近考研,这些很学术的东西我其实读不进去。即使读进去了,我记住了没?会不会用?我对自己存疑。
他们里面的一些设计前沿类的文章可以读一读,选择性摘录背诵。但工作量可能会有些大,因此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实在不会摘抄运用的话,我觉得其实有些浪费时间。
(2)把握住基本点:
概论的框架和史论的脉络永远都是筋骨。是起支撑作用的。
(3)这一部分所处的的复习阶段
在框架整理之后。可在基础的知识点的背诵之后进行,也可在开始基础知识背诵的晚些时候,就进行这一部分的扩展。总之这一步部分可以一直进行,但要考虑是否能背熟记牢,不然光积累了一堆,结果记不住也白瞎。具体的时间段同样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为好。
4、写题模拟
这一部分是必须要做的。我的话是在12月左右,押题卷出来后,对着押题卷,掐着时间进行4-8套的限时训练,平时其实没怎么做过。但考前必须要模拟限时,不然心里没底的。
三、其他提示
1、理论的考试用纸以及时间、篇幅安排。考试用纸应该是b4横开本的纸张,12面。(淘宝上可以搜“自命题考研试卷”看看)
(1)2022年前:第一大题,简答题(共4题),每题15min,1题1面。第二大题,阅读题(1-2题),2题的话则每题20min,1题1.5面。;1题的话则50min,1题3面。第三大题,论述题(三选一),1题70min,1题4-5面。(最好写满卷子)
(2)22年我的安排:第一大题,简答题(共2题),每题15min,1题1面。第二大题,设计评论(共两题),每题40min,1题2.5面。第三大题,论述题(三选一),每题70min,4-5面。(最好写满卷子)
2、个人真实考场经历。
对了,在时间安排上,正式考试所带来的紧张感确实在一定程度会打乱之前模拟好的安排(只针对我个人哈),按理说简答题的话都是1题1页15分钟,我平时训练也是如此。但在我一战和二战的正式考场,第一题写了有25分钟。因为理论要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每一题用的时间必须要有限制,不然就会面临写不完、篇幅不够等问题。但像我这样也不必慌张,我开局时间安排失利之下,两年都能考110+(虽然也不算什么高分),所以调整一下心态,积极一点在后面把时间拉一拉就行。
关于“手绘快题”最详尽的分析
tuweing design:今年这个题目你有没有针对性的训练?王学长:【手绘题型改革】
总体来说,今年手绘确实进行了改革。由原本150分的卷面一道题,变成了100分+50分的两道题。其中的100分还是原来150分时所考察的东西——包括海报、字体、logo在内的题型;50分是称之为概念创新设计的新题型,这也是从没训练过的新题型。
第一部分是50分的新题型。这也是对我来说相对困难的题目。毕竟从来没有准备过。
题目给你了一个桌子,让你做针对儿童的概念创新设计。我打眼看去,确实有些懵,但考场上争分夺面没有时间来发愣,于是稍作思考就拿桌子整体做了文章(后面想一想好像有些理会错了出题人的角度),意图做成一个小小的儿童之家。
总之画面充实起来,我想也不会太差,同样秉持着一种“别的考生肯定愣住了要失利,而我能画上,我马上要提前冲过终点”,这样莫名的自信心态,在考场上刷刷落笔,甚至可以说画的很开心…不管结果如何了,我画的很开心,那么也很不错。
第二部分是100分的惯常题型。
是关于健身、运动的题目,要求你分别设计一张海报、一款字体、一个logo。这个题目确实是很老套、俗气、让人意想不到的大众简单题型,哪怕是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准备过,想必临场发挥,也是比较好画。
【卷面版式固定】
关于手绘改革,除了题型内容,版式要求也有所变化。
嗯?卷面版式吗?嗯,我突然就想起来了,之前备考的时候,嗯……卷面版式,嗯…特殊排版?啊额!对~哈哈,可以,下一题吗?
言归正传,今年江大在卷面版式上也不同于往年的自由排版——只要把题目中要求都画到了,怎么排版都可以,而是在考卷上特别“画”出了版式。详参附图。
唯一不变的是a2的画幅和个人信息的位置,之前准备的特殊版式当然也无法派上用场,只好按部就班进行绘画。我的排版详参附图。
tuweing design:聊聊你的考研手绘准备?王学长:我的手绘准备始于突围,两年的暑期全程班是我练习画画的时间。作为跨专业考生,确实在结构、透视、配色甚至创意方面与本专业考生有相当的差距,额这里只指我这样的纯纯正正的零基础跨考生哈!但对于一场考试而言,又并不是说很困难。
【我的考研手绘时间准备】
我是全程跟着突围进行手绘的学习和训练,包括第二年。因此主围绕在考研班的学习做复习分享。我所有的绘画时间:寒假班—春季手绘打卡—暑期集训—国庆集训—冲刺班——考前自己设定进行的限时模拟。
【第一年的准备】
第一年的时候,首先参与了寒假班,对考研手绘有了基础的了解。随后回家,一直到春季的突围手绘打卡才又重拾起画笔,连续画了3个月。由于没有近距离与大家的比照,所以其实画的也是相对来说一塌糊涂。后面到了暑假,回无锡去突围参加暑期集训。画画确实要跟大家在线下一起画才行,实地比照着才能发现差距、汲取大家的长处从而提升自己。一个月虽然短暂,但确实大开眼界学到很多。
9月回学校后,一方面感觉没有太合适的场合画画,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大家一起画画的氛围,所以连画完一张完整的话也不太容易坚持下去,于是基本没有画画。
10月又回到突围参加国庆集训,也是考前最后一次线下集训,剩下的就只有11月的三天线上课了,但其实这时候我也没有定出自己的版式之类,甚至一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堪堪做出最后决定。但如之前所说,第一年画的真的很差劲,因此得到120也算是一个比较开心的成绩。在10月离开突围后,一直到11月,也没有进行多少完整的手绘练习。直到11月最后的冲刺班课程上完,开始每周三、六限时模拟画快题,一直画到了考研。
(限时模拟是最重要的,因为考试都是限时的,只有你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你画面的绘制,你才能明白3个小时你可以在画面中放多少东西。要想画一幅好画,多花点时间可能很多人都能画好,但考试要又快又好。)
【第二年的准备】
第二年的时候,虽说对于考研班的课程体系也好,手绘如何备考也好,已经摸得很透了,但还是深深觉得画画真的需要环境氛围,何况自己本身画的就差,于是又在突围报了暑期全程。而同时,关于政治的复习也是伴随着7月到突围上暑假班而开始的。
突围的全年课程安排就不说了,第二年的复习过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基本上跟第一年一模一样。不过对于二战在突围,也确实感到比较开心。在前辈们的 助下,第二年是我进步很快的一年。
【我的感谢与庆幸】
奶瓶老姐是我第二年暑假班的班主任,也是我第一年的助教学姐。怕我一战复试失利,二战心理上再出现问题,因此找我谈过几次话。确实是真的很感谢奶老师,收到关爱的树木往往更容易茁壮成长,何况是人类!奶老师画画上的技能点是我望尘莫及的,尤其是对于色彩的把控,确实让我望洋兴叹。不过还好她是我的班主任,我学到很多配色方法,我的画面也焕然一新。(不知道今年她会不会还去突围,总之真的十分感谢她。我也知道她确实充满热心、关爱每个人,却经常因为不是很会表达被大家误解,奶瓶学姐真的辛苦了。)
二次元宇鹏老哥是我第二年国庆班和冲刺班的班主任,也是我第一年的助教学长。因为长得很像q版的潘粤明,所以在私底下会叫他小潘老师。他也是很喜欢画画、性格很可爱的人,在构图上、如何丰富画面上给了我很多切实的指导,让我的快题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多。包括我后面的画稿,构图基本上是受到他的启发。
在考前最后的冲刺继续叮嘱我说“四科都要努力不要有偏科。”还为我鼓劲说“加油,等你今年来跟我报喜。“(这里跟小潘老师说一声对不起…上岸了朋友圈倒是激动的发了,忘了跟小潘老师报喜,如果你也看到了这里,小潘老师你应该不会怪我吧!)
理论手绘双优生可乐老师,额,还是yoyo老师吧,yoyo老师听起来可能好一点,是我暑假班的额反正也是班主任吧…也是后面的真前辈。两年的备考里对我的初试、复试的手绘、理论 助都很多,毕竟是双优生,记得集训时每次经过我旁边都“饱和度太高了”、“大小有点对比啊”巴拉巴拉的,让我在鞭策中不断提升。不愧是咱们江南第一 人,就是吊是吧?
【突围不同的课程安排对我的 助】
因为手绘基本上是完全跟着突围走的,所以说一下突围的不同课程安排对我的 助。首先是暑假集训,分为两期,一期是各专项的练习,一期是快题的综合练习。各专项的练习比如单独的字体设计、logo设计课,可能后面有人觉得没有太大用处,但你做出的成品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可以当作作品来用,所以对我 助还是蛮大的。
国庆时,一天比一天短的快题限时训练更是让我的卷面安排得到精进,11月冲刺完全的真实限时模拟更不用说。对于我零基础的,这样的培训和氛围确实用处能达到80%,额,剩下的当然更是靠自己。
【考研手绘风格】
对于考研手绘风格,在集训的时候是被前辈鼓励多多尝试,不要过早局限在某一种风格里。这样确实不错,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很有好处。但在我看来,仅仅是从我这样的彻底的零基础出发哈,多方向探索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太高。毕竟我之前也没怎么画过画,所以我第二年的规划就是,按着一种风格画,把一种风格画好,这就够了。
我的具体风格的话是比较偏卡通可爱的,太写生的画面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掌握不好比例透视关系,自己也比较喜欢可可爱爱的东西。兴趣和擅长加上避免少出错,就决定了自己的画面风格倾向。对了,最近在玩新出的卡比,卡比!真的很q很好玩!我爱简单游戏卡比!至今马里奥奥德赛没能二周目通关谁懂!
【手绘素材收集】
我个人常用的网站是behance、pinterest、站酷、小红书。其中尤其以站酷、小红书用的最多。我会在手绘备考的时候(尤指暑假班等,因平时基本不画画),每天7点到教室,一直到九点都在广泛的浏览和保存自己可能需要的素材。当然各种风格都有,但中国日报风格之类的美则美矣,我个人可能驾驭不好,会做出删减。然后搜集的差不多后,每天再根据突围出的题目跟搜集到的素材相结合,出方案。
对了,如果你报了突围,那在画快题过方案的时候,不要管别人方案过的有多快,尽可能的每个题目都出三个比较完备的方案,即使是废稿,略加修改后,在脱离了集训这个大环境下,可能会很有用。集训真的是,因为大家互相比照,你会充满干劲和创新活力,往往会迸发很多灵感。而当你离开这个环境,你可能就躺平,没有太多创新,脑子也不动,只想抄袭素材了…反正我是这样。
搜集素材的时候尽量避免虽然可能很适合手绘、但看起来就大众的素材,因为很容易撞素材。这是考场上的死刑。也避免直接抄袭别人的快题。之前的前辈很不推荐小红书,一方面是有人直接抄袭,另一方面是很容易收集到同质化的素材。这在考场上很危险。但我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小红书。因为我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进行相当程度的排列重组,以形成别人可能不太容易看出借鉴了什么素材的新画面。(特指第二年)。
并且我在收集素材时具备很强的指向性,很容易筛选出自己可能需要的东西,比如潮流插画、表情包、潮玩手稿、纹身稿等,我直接就会保存下来。所以大家在搜集素材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抓住灵感最为集中涌现的集训阶段。所有的废稿都保存好。
“英语80+的经验”
tuweing design:你有怎样的英语基础?王学长:六级我其实也考了好几次,但是不要管什么英语基本功,对于考研英语,只要有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复习,复习说实话得中等偏上的分是不难。毕竟除了认识单词后、大概读懂关键句子的读文章做题,就是套路模板化写作(尤其是英语二大作文),留给你创新的题目说有也有,说没有也算,所以复习之前不要给自己预设太多的压力。
因为我暑假班本专业同桌,据他说他英语很烂,完了在我把我的复习方法讲给他听后,也考了70好多。(据他说我的方法是有点用,那我就厚着脸皮说说!)
一、需要的资料:
单词背诵: 《词汇的逻辑》
真题练习:张剑黄皮书英语一2009-2021、英语二2010-2021。
作文素材: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网课选看:
阅读的逻辑。我在一战备考过程中也有看过网友们都比较推荐的如宋逸轩的完型课、唐静的翻译课等,但觉得用处不是很大。更多是给了我一些“既然付出了时间,那一定可以的!”这样的自我满足感。
关于语法课之类的我也看过 的,但…没有太多附加训练实在是 助不大,后面做真题的时候觉得,只要还记得高中时候学的各种从句结构,进而可以把长难句拆分成几个简单短句,基本问题不大。
原因如下:对我来说,完型比较看运气,文中单词懂得差不多,能把句子联系起来,文章大意懂得差不多,完型、包括阅读的正确率就高。翻译亦如是,英语二翻译比较简单,单词懂了,再遵循一点信达雅,基本不成问题。英语二大作文最简单,积累几套自己的模板即可,小作文按类别背诵10篇左右的范文即可。
二、备考指南:
几月开始都可以,只需要刷真题即可。以下只针对英语二备考。
1、刷真题的套题顺序:
先英语一后英语二,这样刷到英语二时,会觉得比较简单,从而心情愉悦、思维通畅,题目也就做得好。
⊙英语一的刷题顺序——先近3年,刷完后再从09年开始刷,一直刷到22年的真题。
我这样刷的目的在于:因我一二战基本都是九月才开始正式做题,我的频率是基本雷打不动三天一套,虽然知道二刷比较重要,但计算自己的时间后发现好像全部二刷英语一时间不是很够(毕竟不是考英语一),因此按这样的顺序,把十分重要的近3-4年的真题二刷,以适应近几年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惯用单词等(考研英语中经常出现近几年的文章核心单词相同或者同类型的情况)。
⊙英语二的刷题顺序——先近3年,刷完后再从10年开始刷,一直刷到22年的真题。然后根据考研前还剩的天数,自我决定再复刷哪几年的真题。
2、刷真题的内容顺序:
才开始时可只做完型+阅读+新题型。后期逐渐把翻译加上。临考前一个月左右开始限时的作文训练。才开始时即需限时训练,因为考研是限时考试,虽然题目做对,但是超时了,这也是白搭的。但刚开始,时间可以宽松些。
⊙刚开始时的【完型+阅读+新题型】的限时建议如下:
总用时:2h。
完型:15-20min。
阅读/新题型:15-40min/篇。
⊙后期熟练后【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的限时建议如下:
总用时:2h10min。
完型:10-15min。
阅读/新题型:15-20min/篇。
翻译:8-12min。
⊙真题3h安排的建议如下:
总用时:3h。
做题顺序:先作文(考试第一天中午复习的重点基本都在作文,一进考场就进行写作避免遗忘),后从完型顺着来。如果自己做题实在是慢,担心做不完,可以写完作文后从阅读顺着来,最后做完型,以为他的分值最低,实在做不完可以把题目蒙上,损失比较小。
小、大作文:20min+35min左右。
完型:10-15min。
阅读/新题型:15-20min/篇。
翻译:8-12min。
3、我的每日英语安排:
(1)背单词:
单词当然很重要,毕竟知道单词的大概意思才能读懂句子进而读懂文章。但也不是说你要按着一个单词非得把他字典上的全部意思都记住,这样很费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记住。我的话是必须要背单词跟做题结合(在文章的语境中我更容易记住单词的意思)——这段时间在背单词的话,也要去做题。而不是说我这个月在背单词,下个月纯做题。
每天的单词背诵安排如下:
上午1h左右、下午45min左右。因为不习惯墨墨等单词软件,我是将 的《词汇的逻辑》pdf放在了手机里,早上醒来拿起手机先背单词,背完再起床,或者起床后背完在吃饭。下午也是午休后抓起手机就开始背。一次背6-15页,快速浏览记忆。
具体的背诵方法——
第一遍,先浏览该页所有单词的中文,看是否脑中有该单词的印象;
第二遍,再返回去,在该页正常背诵英文的中文意思;
第三遍,盖住中文,盯着英文来回忆是否记住了他的意思。
特别不熟悉的页,可以过几天后返回来复习,以加深记忆。对于选择 《词汇的逻辑》的原因:按单词的类别划分,如政治类、经济类、环保类等,而真题的文章也是有自己的倾向,如政治类。
(2)做真题和整理错题:
真题3天一套,每天中饭、晚饭、晚休前会各留40分钟左右整理错题。
(3)作文背诵:
一、二战我都有背王江涛的作文,9月中旬开始每天一篇。
很早就开始背的目的是——
因为11、12月会有各种机构进行作文押题,到时候再背的话,你的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我背了这个机构,但又觉得那个机构的很好可能考到欸?”,这是人之常情,但沉溺于这种心情,很容易什么都背不过,脑中一点作文素材都没有,导致写作上的悲剧。
【大作文】确实可背可不背,背的话能记住更多生词、句型,对做阅读也有一定 助。模板的话建议大家多积累一些句子,万能句,好随机应变。
【小作文】是一定要背的,按类型背得滚瓜烂熟再去套题目。套题目时先判断题目的性质倾向,比如道歉类、邀请类,根据性质跟你脑中背的范文进行交互修改,最后跃然纸上。
总结是早背比晚背好,因为后期纯纯的心理战斗,越来越紧迫的时间+海量的机构押题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
“关于江大的复试”
tuweing design:谈谈江南大学的复试复习计划?王学长:【考查科目:老三样】
江大还是老三样:中文面试、英语面试、专业课(专业课在疫情之前都是手绘,听说还是快题的形式,疫情之后都是线上问答形式了,今年是第三年。出题形式跟初试差不多吧,只不过变成了老师口头提问。)
【考查方式:纯线上问答】
今年的考查方式还是完全的线上问答,跟去年基本一致。属于是初始虽然变了但复试没有变,古灵精怪就是我了。
【具体考题】
考题的话可能参考性不大,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比较随机。
中文面试题目可能大概的出题大家在小红书也能查到,各个院校也差不多吧,英文面试也是。至于专业课,江大是抽签,每个人也都不一样,会跟时下热点进行结合提问,比如之前的地摊经济、新零售、元宇宙、社区团购等。所以到时候大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设计热点。
tuweing design:谈谈英语面试的情况。王学长:这个可能大家比较关注在意,但其实小红书搜一搜“艺术设计英语复试”、“复试英语”就有一大推文章,我就是搜索后整合了一下,背了背,但真实考试的时候好像也没能说太多,毕竟太紧张了,属于是纯纯的哑巴英语了。“总结与回首”
tuweing design:总结一下自己这两年?王学长:今年的我是名副其实的死水微澜。 很久没有认真的拍照和做视频采集,备考期间出门做调节也没什么想干。除了考研没有其他。考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因此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丧失了想象力、创造力、活力。
下半年在青岛以无业游民的身份备考第二次研究生考试。二战过程中也有很多新体验。住在海边和住在丘陵里有比较大的区别。在海边呢,会想着往某个方向走没多少距离,就会是辽阔无垠的大海,大海蔚蓝又洁净,我的所有遐想都可以向远方延伸,一直向最远处,我的所有忧虑都可以被埋藏进大海深处。
在丘陵总会有人,总会有阻碍。无论是站在最高处还是相对平原的地方,总会感觉远方有壁障,或者各种隐秘暗角。
因为是一毕业就开始准备第二次研究生考试,所以这半年来,对毕业其实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感觉,直到考完第三场,在民宿里面准备手绘,突然感觉确实已不再是学生,而跟很多朋友可能也很难再见。对我来说,更痛苦的并不是二战本身,而是二战突然结束,突然产生的措手不及和茫然。
不过也都没关系,山水一程人一程,不停的告别老朋友,也不停的在认识新朋友。新朋友老朋友的,总之都是朋友。
不停的进入人生新阶段,不停的转换社会身份,英语试卷上都在热颂gap year,这也不过是我主动选择的、可以更好调整提升自我的一年gap。(我这样告解自己。)
江南大学再见,江南大学很快也就再见。
今年在想要学习的专业里面,的确有学到很多新东西,某种程度也是感谢,同时也是我“积极宿命论”的自我告解—— 春天没有过复试是命定的,因为需要再来一年提升自己的相关专业能力,以免作为新专业的研究生,因跟大家差距太大而丧失学习动力。
阴差阳错的异地恋是命定的,因为每一对情侣最好都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异地恋,这是有益于感情深笃的考验。
考研前两天突然头晕不适产生巨大焦虑、强寒潮下大雪温度骤降也是命定的,因为功之前必然要经过有惊无险的九九八十一难。 这些也是我的最后一难。
这就是我的“积极宿命论”——对不确定的事物用宿命论来排解,也就是说无论好还是不好都是命中注定,即使是不好的事情,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助推力, 助我多多磨练,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正向积极终点,因此坦然接受就好,不知道这算不算懦弱的逃避,不过也确实因此在失落的时候偶尔得到慰藉。
靠着我的“积极宿命论”和女朋友在远方的安慰、身边新朋友老朋友的陪伴,终于结束了这一年。 备考本身确实比较辛苦,只是去年的备考,在和女朋友互相鼓劲、和一同备考的朋友的插科打诨中才得以轻松应对,而在孤单背水一战的今年,终于跟那些痛苦一战二战的人感同身受。
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我已经脱离合适的群体太久太久。但好在一直有女朋友的陪伴,让我得已不是那么困难的应对心理上的困难。这次总算可以并肩,理直气壮地直面未来路上的未知和不确定。
总也算是站在了又一个的新旧交界处,所以不需再费太大气力,很快可以迎来新的生活——阳光普照的新生活。只要继续往前走。
写到这里。祝看到这里的大家备考加油,或者生活顺利,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大家有缘再见。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
公众号:突围设计考研&设计理论考研studio
我们看见与听到这些可爱的学员们在面对无数次挣扎中的自我反思,也看到了他们在各种现实困难与心理困境面前及时转换的心态——从复习环境的改变,到复习节奏的革新,再到对当下考研如此竞争激烈后的冷静思考——谁都知道,走完这一切不甚容易。但我们依然相信,考研这一关,关关虽难过,但从过去、从身边、从各类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突出重围的方法与经验,实现明年研一并不算难。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