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上岸真题回忆及导师热点预测_案例(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0 minutes, 6 seconds Read


原标题: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上岸真题回忆及导师热点预测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北大、人大、北外、中财教授创办

【温馨提示】最近几年,对政府改革、行管前沿理论、经济社会热点越来越重视,这是考察的重点,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此外,2020年行管考研前三名全部为 学员,而且分数都很高,在校教授一对一辅导,精准讲解,行管考研,首选 。

此外,建议如下:

第一, 五一前必须弄明白每本书的重点及命题趋势,这是第一轮复习,根据育明视频课程或者一对一辅导推进。很多考生想自己先看书,这样很容易走入歧途,浪费时间。

第二, 6-10月,第二轮复习,背诵重点,但是不建议撰写笔记,因为你不明白重点,整理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 11-12月,第三轮复习,进行5次左右模拟考试,根据育明考前押题进行模拟,2020年押题命中率高达90%以上。

目录

一、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04-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三、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导师预测考研热点

四、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五、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六、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七、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一、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620经济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第6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政治经济学》(第5版),逢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版;

802管理学

《管理理论与实务》,赵丽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迈克尔·希特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管理经济学》,吴德庆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管理世界》杂志,近一年。

辅助资料

《西方经济学:考点热点·习题详解·真题解析》(微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点热点·习题详解·真题解析》(宏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二、2004-2020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汇总

【温馨提示】真题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3年的真题,一定要重视,更多视频及一对一辅导,可以加wx:136-9134-9140(大印老师),在校教授辅导,除了 ,任何机构都无法做到。

一、简答题(20分)

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2.组织变革的阻力

3.计划的编制过程

4.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

5.不确定性决策的判断标准

二、案例分析(马蜂窝、互联网企业刷单虚假数据等)(30分)

1.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谈马蜂窝存在哪些不足(15分)

2.从控制原则的角度谈谈创投机构如何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有效控制(15分)

三、小作文(25分)

异地创业者(如刘强东、马化腾、丁磊等)

四、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锤子手机)(35分)

1.锤子手机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5分)

2.运用产业组织模型或资源基础模型说明锤子手机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公司层战略(20分)

五、人力案例分析(房地产商业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40分)

1.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本案例体现什么样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20分)

2.针对房地产的设计工程师,设计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做详细论述(20分)

简答 5*5

1. 人际学说内容

2. 计划的编制过程

3. 判断不确定决策的标准

4. 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

5.组织变革阻力的原因

案例

a.

互联网公司数据造假的案例

1. 如果马蜂窝真的涉及数据造假,从社会责任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2. 互联网创投机构可以应用哪些控制原则来对数据造假现象进行控制

论文写作:异地创业的\”过江龙现象\” 25分

b.

锤子手机的案例

1.锤子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

2. 锤子手机未来可以采用哪种公司层战略?用产业组织模型或者资源基础模型进行分析.

c.

房地产行业的案例,涉及到一点碧桂园,更多的是在说行业现象

1. 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基于房地产行业跑得快跑得稳这一商业模式,如何构建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

2. 为设计工程师设计绩效评价系统,阐述你的设计逻辑和方案

三、2004-2020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提示

四、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政策执行研究的忽视与兴起——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1.政策执行研究被忽视的原因

米德和霍恩将政策执行研究被忽视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1)一个天真的假定。执行过程是简单且人所共知的,并没有什么值得学者关注的大问题;

(2)以计划一项目一预算(ppb)为焦点。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执行过程的负责;

(3)任务的困难。从方法论上看,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

(4)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2.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1)从理论上看,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策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要求对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作全面深入的研究。

(2)从政策实践上看,60年代由约翰逊政府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这在客观上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好的或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促使人们去评估政策,并寻找政策执行方面的原因。

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谢明《公共政策概论》

提示:不同院校对本考点的掌握要求不同,考生需要结合报考院校真题情况酌情复习。本考点文字量大,逻辑线条清晰,适用于简答题、论述题题型。

(一)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自上而下的模式

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是基于决策出自中央政府这一前提假设,强调政策制定者的超凡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旨意,忠诚地贯彻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努力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基本命题:

(1)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分离的、有界限的。

(2)政策制定者设定目标,政策执行者达成目标。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任务界限,决定了执行过程必然发生在制定过程之后。

(4)涉及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技术性的而非政治性的。

(5)执行者的责任是中立的、客观的,表现为理性的与科学的形式。

评价:研究关注的焦点只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将政策执行者视为机器,忽略了其动机、意愿和态度对执行效率的影响。

1.米特—霍恩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认为政策执行能否获得成功或者获得多大程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条件变化的程度和目标共识的大小。政策执行是一个由最初的政策决定到最后的政策绩效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政策绩效由六个变量决定:

(1)政策标准和目标。

(2)资源。

(3)组织间的沟通和实施行为。

(4)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5)执行部门的特征。

(6)政策执行的部署。

2.萨巴蒂尔—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分为三类:

(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程度。指政策问题本身是否具有可处置性。

(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指有效规范政策执行的能力。

(3)政策以外的因素。指政策以外、足以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因变量为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执行机构的政策产出。

(2)目标团体对政策产出的服从。

(3)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

(4)政策产出的认知影响。

(5)政策的调整与修正。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证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六个条件。

(二)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自下而上的模式

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把注意力集中于执行阶层,强调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功能互动性和二者之间平行互动的合作关系。主张应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构必要的自由裁量权。上层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框架,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

基本命题:

(1)政策执行能否有效完全要看最基层的执行机构中到底有哪些多元组织涉入其中。

(2)政策执行是上级与下级达成共识的过程。

(3)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执行机关间的过程与产出,是多元行动者的复杂互动结果。

(4)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构的裁量权。

(5)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活动,互惠性远比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

评价:纠正了自上而下模式的焦点偏差,开始重视对政策过程中利害关系人的研究。但过分重视边陲而忽略中心;过于肯定基层官员所扮演的角色,强调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过分强调或高估地方和基层的目标、策略与行动能力,忽略了民主政治系统中的政策指导与政治责任的归属问题。

1.迈克尔·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理论

认为基层官僚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是决定政策执行的关键要素。

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理论模型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与手段做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之间相互调适的程度。

主要内容:

(1)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的利益需要和想法并不一致,彼此必须放弃或修正自身的立场,在妥协中寻求一个双方皆可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

(2)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富有弹性,可根据环境或受影响者的需求和想法的改变而变化。

(3)这一互动的过程是彼此处于平等地位的双向沟通过程。

(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观将反馈到政策上,进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观。

(三)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整合途径

将关注对象扩展到了府际关系层面,变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

1.戈金“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主张建立动态的执行图景,用混合方法建立执行模型来研究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变量的执行问题,特别是府际关系问题。更为关注政策执行动态层面的理论探讨,强调多种因素的系统分析。分析重点在于府际关系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特征。

建立在三点假设之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具有冲突与合作关系,州政府具有政策裁量权,不同时间和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形态变量。

(四)研究政策执行的其他理论和模型

提示:公共选择理论是重要的名词解释题,要准确把握;另外,该部分提及的过程模型与第4章中提到的第10种政策分析模型——政策生命周期(过程)模型是不同的,不能同一而论。

1.公共选择理论

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认为政治活动中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相应行动的。

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要素:

(1)个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注重于分析个人行为以及个人行为如何通过政治过程发生影响。

(2)经济理性。强调人在政治领域也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益最大化。

(3)交易政治。认为政治应被视为一个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各种交换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含有讨价还价和市场交易的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策执行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2.博弈理论

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强调政策执行是一个各方进行博弈的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各方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政策执行中经常会发生“议价”、“劝服”、“策划”三种不稳定的状态,如何把控博弈双方的行为是执行成败的关键。

3.循环理论

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政策行动之间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拟定纲领、分配资源、监督执行。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政策执行的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循环过程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4.过程模型

它是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人称“史密斯模型”。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因素众多,以下四类为主要变量: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

(2)执行机关。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而机构。

(3)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决策决定而必须调整期行为的群体。

(4)环境因素。即那些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

史密斯模型描述了四个变量及其互动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如有问题,进行反馈;没有问题,完成建制。

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1.行动理论

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

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3.因果理论

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管理理论

强调政策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

5.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6.系统理论

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行动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7.演化理论

主张在政策执行中重新设计目标和修改方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原则

1.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落实,而要灵活地处置。政策执行要依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随机应变,不可僵化处理,要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2.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是指政策执行必须面向未来,超越和突破就得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执行政策时要提倡开拓创新,利用现实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政策有效、顺利地执行。

3.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指在政策执行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效率原则

效率内涵是: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政策目标的需要。效率原则要求:

(1)区分任务类型

(2)罗列执行清单

(3)把任务细分

(4)把任务简化

(5)发现任务瓶颈

(6)借鉴经验

(7)把握时效

5.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的基点是维护人的尊严。人本原则聚焦于人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及其概念的延伸和扩展。

——谢明《公共政策概论》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统一原则

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相统一原则要求政策执行者要认清政策总体目标,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政策总体目标上来。要防止和避免把执行目标即政策的分目标去取代、干扰甚至破坏政策总体目标的实现。

2.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原则

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原则性就无所谓政策;缺乏灵活性,政策的具体作用就难以实现。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灵活性是原则性的要求。

3.刚性制约与柔性协调互补原则

刚性制约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政策执行的作用,但这种制约是严格依照组织职权划分来进行的,容易忽视诸如组织机构内部的复杂状况、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中人员的心理反应等因素。这就需要由柔性协调来配合。

4.时效性与稳妥性兼顾原则

政策执行也不能一味地盲目求快。过快了就可能不好。操之过急,反而会欲速则不达。这就需要在注重速度的同时兼顾稳妥。

5.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原则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对上负责,就要坚决执行上级政令,支持和配合上级的工作,这是民主集中制中“下级服从上级”的具体表现。

6.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并举原则

坚持信息反馈的目的主要在于:

(1)为了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偏离政策价值、政策目标的行为,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政策价值和目标的实现。

(2)通过实践对政策的检验,为政策的完善和追踪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7.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执行过程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政策执行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要求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严强《公共政策学》

六、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七、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

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中央财经行管考研备考方案
通读、精背、持之以恒、合理安排时间

通读:对考研参考书目一定要有耐心的从头至尾阅读一遍,并自己勾勒出大纲与笔记。

本专业:找出本科的课本与考研书籍对照复习,加深印象,事半功倍。

跨专业:花更多时间对其进行通读,了解这些书的概况,再取经——将别人当时复习所整理的笔记借来 助复习。这样来初步了解了这本书重点和难点都在哪儿,做到有的放矢。

精背:就是将一些重点概念、段落、篇章等尽量做到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一问一答。

复习方法:

1.基础阶段

时间:3月到8月;理解非记忆阶段。

目标:对所考科目建立一个宏观的逻辑框架,形成对知识点的初步印象。

作法:地毯式学习所有参考书目,充分理解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提炼重点参考书目的大纲与笔记。

关键词:耐心;全面。

2.强化提高阶段

时间:9月到12月;提炼考试大纲与重点阶段,同时进行记忆过程。

目标:将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记忆、应用。

作法:倒推法——从题目到知识点。自测历年真题,了解自己对基础复习阶段知识点掌握情况;再在参考书目上将所有的考点标注出来;分析考点出现频率从而掌握初步的考试重点,进行记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浏览阅读基础复习阶段形成的笔记。

关键词:强制反复性记忆;熟能生巧。

3.冲刺模考阶段

时间:12月到考前;全面回顾阶段

目标:保证牢固掌握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作法:历年真题与笔记相结合。按照标准考试时间、答题方法利用历年真题进行严格自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加深对重点以及零散次重点的记忆。

从历年数据来看,央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报录比一般在5:1到7:1之间,且报考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准备报考的同学一定要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从往年数据来看,考研初试当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较大,往年有许多考生都因为专业课只能考到八、九十分而折戟复试。所以呢,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导师更看重的,也是你的专业能力。而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当中,了解招生院校的考研“信息”和“方向”要远比单纯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更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