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中基)——考研大纲(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序文
1.中医学的根柢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打开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闻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分和打开。金元四我们,温病学派的首要奉献。
3.中医学的根柢特征
(1)全体观念:机体本身的全体性,表里环境的共同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医治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意义及其彼此联络,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意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根柢概念。
(2)精气学说的根柢内容: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改变,精气是六合万物彼此联络的中介,六合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使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全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特征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根柢内容:阴阳的敌对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彼此转化的意义及其在天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使用:阐明人体的组织规划、生理功用、病理改变,用于疾病的确诊与医治。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根柢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特征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使用:阐明天然界的改变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络,五脏的生理功用及其彼此联络,五脏病变的彼此影响与传变,疾病的确诊与医治。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构成的基础及首要特征。
3.五脏的一起生理特征,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用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一起生理特征,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用。
5.奇恒之腑的一起生理特征,脑、女子胞的生理功用。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差异。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联络。
8.脏腑之间联络:脏与脏之间的联络,脏与腑之间的联络,六腑之间的联络。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用。
2.气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用。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构成、分布与首要功用。
3.血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用
(4)血的运转。
4.津液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分泌。
(3)津液的功用。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联络
(1)精和气的联络: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联络: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联络: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联络: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联络: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体系的构成。
2.十二经脉的称号、循行走向与奉告规则、分布规则、属络表里联络、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8脉的意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用。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用。
6.经络的生理功用及经络学说的使用。

(六)体质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使用。

(七)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一起特征。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征。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征。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征及病理体现。
(7)劳逸损害的致病特征及病理体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构成缘由及其致病特征。
2.发病
(1)邪正与发病。
(2)表里环境与发病的联络。
(3)发病的类型。

(8)病机
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真假改变: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伪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真假搀杂等病机的概念、特征、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坚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征、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4.气血异常病机
(1)气血异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异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异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异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用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病机的概念、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5.津液代谢异常病机
(1)津液代谢异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异常病机的内容:津液缺乏,津液的输布、分泌妨碍,津液与气血的功用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6.内生“五邪”病机
(1)内生“五邪”病机的意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习尚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病机的概念、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转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体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汗水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缺乏、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3)六腑功用失调病机的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4)奇恒之腑功用失调的构成缘由及病理体现。

(九)防治原则
1.避免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联络。
(2)看病求本的意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意义及其习气规模。
(4)标和本的意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办法及其习气规模: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根柢概念、习气规模及其使用原则和办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补其偏衰的根柢办法及其习气规模。“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规则的意义及使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用的根来历则和办法。
(8)调整气血的根来历则和办法。
(9)因时制宜、量体裁衣、因人制宜的概念及其运用。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1年全国硕士研讨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归纳才能(中医)考

试大纲

————切割线————

等待学弟学妹们进入“初心医考”官方qq群
群1:769538739
群2:595919738

·end·
初心医考
专心于中医考研

发现尽力的你
长按二维码重视,一战成硕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