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高频选项(考研政治马原政经考多少)

0 minutes, 4 seconds Read


一、实践(3334)
1.实践的特征
2.实践的基本结构
3.实践形式
4.实践决定认识

高频选项判断: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强调做到,强调实践高于认识。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别开来。
3.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强调实践是在一定的目的、计划指导下进行的。(强调知道,设计创造)
4.实践三大基本结构缺一不可,实践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中介才能实现。
5.考研政治中的主体一定是指人。
6.科技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主体力量。×
7.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
(客体不等于客观存在,客体也可以是精神性客体,不一定是客观的)
8.人的感觉器官的选择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人可以利用认识工具来延长和放大自己的感官,从而突破人的感觉器官的选择阈值。)
9.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例题: 1000
(多选)?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看它是否(a.c)
a.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考的是直接现实性,强调实践要高于认识)
b.以客观世界作为客体(考的是实践的基本结构,客体不等于客观存在,有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之分)
c.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
d.具有目的性(考的是自觉能动性,但意识同样具有目的性)

10.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不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1.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基本的实践类型。
12.技巧:科技遇到根本、第一这类词,一定要搭配“生产”。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关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一些表述)
来源和来自不一样,要注意区分。来源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来源要对应“实践”和“直接经验”。
有以下表述:
①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②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这不意味着事事都必须去直接经验,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传授中得来的。
③就知识的本源而言,没有离开直接经验的认识。
④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一定要加上本源)
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不能相互转化的,只能相互结合。?(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⑥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不存在谁更有用,谁验证谁的问题)
⑦直接经验是检验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早年真题的正确选项:人民群众的实践即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实践和直接经验在理解上可以等同,但范畴上不同,实践是客观范畴的,是认识领域的“物质概念”,直接经验是主观范畴,相当于“认识”概念。)
⑧知行合一 (在马哲里是错的)/直观/滞后。×
⑨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⑩在一定条件下,逻辑证明也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1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关注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实践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等字眼)
15.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认识是实践的归宿。×(错在后半句,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16.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1.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创造性)
2.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高频选项:
1.强调实践经验多的就是在强调感性认识多。
2.感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有局限。√
3.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5.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深刻。×(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6.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
7.抽象思维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实践才是理性思维的来源)
8.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9.感性认识来源于感性具体,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具体。×
10.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理性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认识的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11.感性认识的不断丰富自然会产生正确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2.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相互渗透)
13.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14.非理性因素在感性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1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16.理性因素决定非理性因素。√
17.理性认识不等于理性因素,感性认识不等于感性因素。√
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9.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20.实践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主客观是否相符才是界限)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规律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在形式上循环往复,在实质上前进上升。
2.反复性和无限性发展的统一。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一般再到个别。

四、真理与价值
1.真理4个性: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相对性(形式:多样、主观;内容:一元、客观)
(keywords:?客观、一元、具体、?有用、不断发展的、)
2.真理与谬误
3.真理与价值(价值:主体的需要和目的)
高频选项:
1.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3.真理的内容客观。√??真理的形式主观。√(同意识的表述)
4.真理是认识,并且是正确认识。√
5.真理属于客观范畴。×(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属于主观范畴)
6.凡真理都是客观的。√
7.客观真理就是客观存在。×(客观真理≠客观实在)
8.真理是有用的。√
9.有用即真理。×
10.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11.认识是多元的,真理也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
12.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2.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13.主观真理是对客体本质规律的反映。×(没有主观真理)

1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真理。×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
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17.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可知论)
18.特定时代的人的认识会受到局限。√
19.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或相对正确的反映。√
20.真理是可以推翻的。×?(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性质。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而是在深度、完整程度上进行深化、拓展。)
21.但真理是可以发展的。√
22.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3.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24.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单向转化:只能从相对到绝对)
25.真理是抽象的,但实践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

26.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谬误是主体自生的。×(谬误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
27.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界限: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
28.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立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29.在确定的条件下,一种认识不能既是真理又是谬误。√
30.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31.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32.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真理在同谬误的斗争中推动自身发展的:①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谬误从反面的意义? ? ? 上,为真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真理。)
33.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错在前半句,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4.注意理解“唯一”标准。
35.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
36.实践能检验一切认识。√
37.逻辑证明能取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38.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39.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具有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40.把实践检验认识理解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

41.价值具有主体性,而非主观性。(主体不同,价值不同)
42.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吃喝)?价值的存在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
43.价值是一种认识性判断。×(价值是客观存在)
44.价值是多元的。(价值是多维的)
45.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价值是不断发展的。×(前半句错,真理的相对性和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46.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
47.价值直接与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
48.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49.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尺度。√
50.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缺失了主体意义。√
51.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52.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五、自由和必然
1.自由就是主观能动性,必然就是客观规律性。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