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下手了,取消38名研究生入学资格,为何考上却不读

0 minutes, 1 second Read


??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说不去就不去了!你以为放弃读研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你以为涉及院校只有寥寥几所?你以为除了入学报到没别的出路?错、错、错!

9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被取消入学资格的38名研究生。其中内地硕士研究生25名,内地博士研究生3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4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6名。很多人说,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说不去就不去,实在太过可惜。也有人说,站着坑却不去上,实在令人气愤!这事啊,其实早有先例;背后的原因,也不简单;更加出乎意料的是,放弃入学对学生本人几乎没什么影响。

一、早有先例

就拿中国政法大学来说,早在2018年就取消了42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其他的高层次院校也出现过很多次类似的事件。

2018年的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都曾经取消过20人以上的研究生入学资格。数量更多的也不是没有,湖南大学2018年公示称,62名研究生未按期入学,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同年,陕西师范大学取消了103人的研究生入

学资格。

研究生越招越多,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更多,所以研究生越来越难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可每年放弃研究生入学的人也同样不少,你知道吗?全国范围内虽不到1万,但也有大几千人。

二、原因多样

很多人不了解,大好机会为何要放弃?这么说吧,抛开海外学生不算,内地的学生有些人是多条腿走路,选择考研的同时也没有放弃求职和考公务员。一旦有好的工作机会,就放弃了读研这条路。

有的人同时拿到了不止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或者国内,或者国外,有机会到更喜欢的地方去深造,也就放弃了没那么喜欢的选择。

有的人目标是考A校,结果没考上,被调剂到了B校,思想向后,他对B校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于是干脆就放弃了B校入学机会。

当然,也确实有一部分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学生,考虑到研究生在读期间花费不少,权衡再三,放弃了入读机会。

三、影响极小

学校录取研究生是根据自己的软硬件和导师情况来确定的,不是想招就招,不想招就不招,也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一旦确定录取一个学生,学生不入学又不提前告知学校,这个名额也就浪费了,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够顶着这个名额去上学。

同意录取代表着一种约定。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报了,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准录了,双方你情我愿,也形成了某一种契约关系。遗憾的是,学生即便放弃入读,也基本上不需要为不履约而承担责任。

我们能否设计一种制度?在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学生需要先签署一份《入读承诺书》,学生签订后不入读,除特殊情况外,要被记入信用系统。学生如果确定不读,让学校进行二次录取,不浪费名额。

当然对学校也是一样,如果学校在复试当中玩猫腻,规则不明,工作拖沓,影响了学生,也同样记录在案,广而告之。

或者学校和学生按照比例各存一部分资金进入国家开设的信用账户,双方都履约,学生存的钱自动打给学校当学费,如果有一方不遵守约定,违规操作,就把他的钱给扣了,转入国库。

又是一年报名考研之时,对于“被录取,不去读”的现象,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

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