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安徽大学“2022年优秀毕业研究生”揭晓,这403人上榜!

0 minutes, 3 seconds Read


??卢超 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在安大的三年博士生涯即将结束。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在安徽大学的五年,作为一名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生,亲身感受到了安徽大学在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与壮大,在校期间亲历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母校面貌焕然一新,相信今后必将越来越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三年博士生涯中才能收获颇多,无论是科研上还是在生活中,经过这三年的时光,自己都得到了极大的成长。特别是学术上对统计学的认知更加地深入,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所在,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这些离不开安大为每位学子创造优异的科研环境,也离不开数学科学学院老师们营造的学术氛围,更离不开的是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王学军教授一路上给予的支持与鼓励。

记得初到安大读研究生时,王老师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刚来时因为担心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老师特意为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概率极限理论》,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读书期间自己的每一篇论文,老师都是逐字逐句地帮我熬夜修改,经常第二天一早就会告诉我哪里可以完善,哪里还需要修改,等等。这些帮助都化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助力,我将铭记于心。

安大三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给我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的情景与往事,在母校的怀抱里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谊。今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感激之情与深情厚谊,都不会随着时光而消逝。同时,我也希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能加倍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刻苦钻研、勤奋向学,积极投身科研的大军中,为祖国实现现代化强国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即将离开安大的时刻,我无法带走母校的一草一木,但我相信自己怀着“知山知水,树人树木”的情怀,改革创新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以一名共产党人的身份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继续奋斗。始终保持着“永不言弃,洗尽铅华,奋勇拼搏”的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为统计学事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祝愿安徽大学光辉历程再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扬四海,硕果累累誉满堂。

刘宁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刚进入安大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各式各样的社团与活动,与身边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富有乐趣,完全是我想象中的大学的样子。所以感觉本科四年时间过得很快,我也非常开心。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各自奔赴四方,我则选择了留在安大读硕博。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光学前沿发生了什么,科学家们在研究些什么。于是我开始了我在安大的研究生生活。这个过程只能苦中作乐,要“啃”很多文献,做很多实验,并通过研究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当攻破一个问题后,总会有些成就感,这是推动我持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另一个动力就是想出国去看看,了解国外的人在研究哪些内容。

毕业季总是同时伴随着兴奋与伤感。以往都是送别身边的好友踏上走向远方的征程,现在轮到我了。对母校总有不舍,中有怀恋,总有感恩。我经常在校园内骑自行车闲逛,想走走以前走过的路,回忆以往的事情,用心感受我深爱着的安大。临别之际,祝安大的老师们耕耘磬苑获桃李天下,学弟学妹们博学之而笃行之。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我们,也会带着自身的使命,济汤汤之江淮,献吾身于华夏。

王胜男 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2018年,我选择了备战安大。经历一年的努力,终于在2019年实现了成为安大研究生的梦想。回首在安大三年的时光,我的每一份荣誉,每一份收获和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培育和老师,同伴们的鼓励与支持。

在三年的科研学习过程中,我体验了有机合成创造新物质的喜悦;观赏了紫外灯下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绚丽多彩的荧光变化;惊叹于癌细胞快速的增殖速度,更对生命肃然起敬;荧光显微镜下,我看到了细胞内的各种形态的细胞器,感叹于大自然如此神奇,它们之间能够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也正因对世界万物源源不断的好奇与热爱,三年的科研生活才更加充实和多彩。

在科研过程中,身心疲倦是不得不经历的,但最难耐的莫过于重复实验和测试后始终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时甚至研究体系毫无进展,内心十分沮丧。艰难时期里,导师周虹屏教授及时给予我指导,温暖地鼓励我,让我不要急躁,静下心来理清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并帮助我寻找解决办法。我的家人、室友和同伴们也不断给予我鼓励,倾听我的烦恼,助力我重拾信心克服困难。

在安大的三年里,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为人处世,我都在老师和同伴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也将成为我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我真诚地感谢课题组的恩师周虹屏教授,余志鹏教授和其他老师及同伴的帮助,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进步和成长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让我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也助力我得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对此我真诚地感谢安徽大学和化学化工学院。

何云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人生的旅途从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考验毅力的马拉松。一路走来,博士即将毕业,虽历经坎坷,却也更加坚定了信念和理想。毕业之际亦是离别之时,此刻最为容易回忆过往。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这是在安大求学的六年,也是和安大一起成长的六年。这期间,遇到了我人生中的两位恩师,数学科学学院的杨联强副教授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张以文教授。在科研上,两位恩师给予我有力的支持;在生活上,两位恩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助。这使得我较为顺利的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还娶妻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从两位恩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做科研应有的态度,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衷心感谢两位恩师。此外,在安大,我还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同学,才华横溢的兵哥,脚踏实地的大卫,五个A刊的魏老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他们身上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从入学到毕业,从科研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为人子到为人父,我们每个人的身份都在不停转变和变化。这个过程中,岁月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责任,岁月会在我们脸上刻下坚毅,我们也会越来越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其中,学习是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有效捷径之一,学习也是改变命运最轻松的一个方式。不管身处何地,何种环境,不要怨天尤人,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总是对的。有道无术,术方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最后,我要感谢安徽大学的培养以及提供的平台,让我走上了自己热爱的科研道路。此外,安徽大学这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双一流建设到人才的引进,无一不在展示安大打造国内知名,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魄力。衷心祝愿安大前程似景。

胡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那天我与同届的研究生同学一起来校报到。三年前的我对未来既是万般憧憬,又是不知所措。但是那时的我已经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多出成果。在赵晋陵导师和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里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写论文的效率,这也归功于前期阅读文献的积累以及作图工具的熟练使用(如Visio、Origin等)。最终在三年后

的今天,我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读研前制定的目标,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束,也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三年的科研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低谷期。当搭建模型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有时候会困扰在其中一天、一个月乃至更久。虽然过程难捱,但我自己比较乐观,苦恼的时候通过跑步和打球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摆正好心态。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研一打算做一个项目,但是在搭建界面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界面的搭建,并与师兄师姐们积极交流,最终才解决了问题。而正是这一个小项目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一次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中,我逐渐感受到独属于科研的那一份乐趣。

三年一瞬,聚散有时,在安大求学的日子即将结束,这里留下的是我美好的三年青春,除了不舍,还有感谢。那些在安大遇到的良师益友,那些难熬的日子里,在跌跌撞撞中我不断锻炼自我、成就自我,也将继续一如既往地拼搏向上,带着他们的期许努力绽放。

童妃妃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在刚踏入安大时从未想过时间会过得如此之快,快到还没从师兄师姐的离开伤感中走出来,自己就即将走出这个伴我三年的校园,快到第一次觉得安大是如此之大,大到临走时都来不及把学校再走一遍。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肖亚中老师,让我有机会能够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客座学习。人在深究过往时难免患得患失,三年的科研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相较于本科阶段导师单向输出的学习模式,研究生阶段更倾向于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学习技能,通过与指导老师和师兄师姐之间的密切交流,抓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曾经说烂了的谚语深有体会。虽然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基本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但偶尔还是会通过吃吃吃来犒劳自己,小伙伴们之间的加油打气也常常让我感受到时间的美好。最后,希望各位安大学子都可以学有所成,在三年的科研生活中,有事可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胡孟强 文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回首在安大的这三年,充实且快乐。研一我有幸被同学们推选为团支部书记,研二幸运地被选为研究生会主席,研三有幸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录取为2022年博士研究生,这期间得到了太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深表感激。

忙于学业时,我见证过问津楼凌晨四五点的灯光,每周的读书会锻炼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师兄们的讨论更是增长了我的见闻。这三年,尤让我感到幸运的是认识了一群如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中心老师们认真负责、深耕学术,程燕老师更是在论文选题和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同窗们性格迥异却又志同道合——滕胜霖师兄无所不知;文成兄出口成章,以遍抄群书为乐;彪哥热情大方,书法一流……因为古文字,我们汇聚到了一起,这种缘分,何其有幸。

学习之余,我喜欢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鹅池边清脆的鸟鸣,南门草坪里成片的小野花,问津楼旁高大的梧桐树……镜头下的老区十分清幽,总会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临近毕业,我始终相信未来的老区会越来越好,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一切顺利!

杨丽倩 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三年的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往昔,我感到充实且快乐。读研期间,我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积极筹备团日活动,组织召开支部大会,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感谢同学们一直以来的配合与支持,班委工作使我的学习生活更有意义。三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问津楼度过的,在这里学习新的知识,阅读喜欢的书籍,做感兴趣的研究,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三年来,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拓展,思维方式的变更,帮助我不断成长,让我有勇气面对更多未知的挑战。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忘初心,加倍努力。

年更岁往,时光荏苒,一切都将有终点。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导师给我继续深造的机会,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栽培,感谢同学们给予我的热情帮助。愿安大蒸蒸日上,再创辉煌;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大家不念过往,不惧未来,前途坦荡,光芒万丈。

谭小毛 哲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研途漫漫,而光阴匆匆。入学时忙乱的9月好像过去才不久,离别就又在眼前了。毕业在即,最大的感想便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要更加珍惜时间。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丰盈了这三年时间,收获许多,也有“emo”的时候,于是觉得“漫漫”。可这一步步走过来,回首望时,便知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一个难得的宝贵经历。研三以来忙忙碌碌,事接着事,总觉得时间还早,然而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时间寻不着、摸不到地便过去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想这是我在读研这几年习得的最深刻的道理。

读研三年,本科四年,承蒙安大照料已近七载。话在心间,似有千言,所能表述者却不过寥寥。最想对学校表达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激。感谢安徽大学提供学习的平台,“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的校训是润物细无声的激励,安徽大学的校风、学风对每位安大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一抹记忆,是足可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感谢学校一直以来于生活、学习上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尤其是疫情以来,学校在日常教学之余还要兼顾疫情防控,这无疑让工作开展变得更复杂。

同时要特别感谢哲学学院,我在此得以见识到博闻多识的老师们,还认识了一批新的同学与朋友,从稚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我的成长离不开学院这个大家庭的遮风挡雨。所以在此临别之际,特别想郑重地对学校、对院系说一声“谢谢”。

杨璐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还记得当初带着一纸录取通知书迈入安大校园,而转眼之间,在学校的时间只剩下了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是这两年的学习、实习、生活却让我感到十分充实。

学习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指引我一路前行!磬苑校区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助力学术之路,更在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与比赛中荣获相应奖项。“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亦为我从校园进入社会的精神信仰。工作上,安大提供的机会和实践平台,是让我从学生气息逐渐蜕变为有思想有眼界的地方,6个月的实习里,我体会到社会环境与校园氛围的不同,更深感母校的栽培帮我褪去内心的彷徨与迷茫。生活上,感怀岁月清浅,同窗情深。学校设施健全,让我感受到大学校园的美好时光。朋友的陪伴和鼓励是我在母校收获到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两年求学,求知而来,载知而归,不忘初心。感谢母校悉心栽培,感念研时匆匆过往。衷心祝愿母校致天下英才而遇之,愿母校明天更加美好!

王浩然 经济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回首求学之路,我已在安徽大学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在此期间,我走过了社科楼E(管理学院)、社科楼C(商学院)、社科楼D(经济学院),完成了由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求学历程。从大学生活动中心到南体育场,从文典阁图书馆到博学楼,每一处都承载了我青年时期的生活点滴和美好回忆。十多年间,校园小路边的桂花与海棠在花开花落间见证了我的蜕变与成长,清风拂过时,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我的悲欢喜乐。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事,使我对安大饱含了太多的留恋与不舍,尤其是在这里遇到的人使我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同窗情、友情和爱情。

科研是一个磨练心情的过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总会面临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在这个时候,应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迎难而上,要坚信只有努力总能使论文发表。在这个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抗压能力,也有利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面多更多的挑战。

安徽大学承载了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不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的知识,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还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也深深地扎根于我的脑海,已成为我未来人生的标尺和方向。大学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在校期间没有参加更多的学校活动,没有在文典阁图书馆多读几本课外书,没有多听听更多的大家讲座。

在学校里的求学之路即将告一段落,但人生的求学之路才刚刚扬帆起航,对于未来,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想应聘到高校当一名教师,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为中国本土管理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即将毕业之际,我想对学弟学妹说几句话,首先,要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想清楚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其次,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为未来的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大学回忆;最后,一定要多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魄,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体育赛事。

倪嘉晓 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虽然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位硕士研究生是否优秀的唯一评价标准,但作为一名学生,认真完成学业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我建立并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大人,为安徽大学贡献学术成果。我曾于2021年6月发表两篇期刊,在检索文献时,我会先锁定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读很多重点院校的博士论文中文献综述部分,以便快速了解研究内容。拿到一篇论文后,我会首先关注三大板块:题目与摘要,引言、假设,研究模型。坚持每周吃透一篇,长此以往,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了国外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我所在领域的研究趋势。安徽大学有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商学院老师牵头的社会实践项目主要涉及国企混改、薪酬改革、商誉减值等关键词,这让我们走出了象牙塔,对社会现实有了更立体深入的感知。与此同时,我为了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主动担任了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时常组织支部同学参与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这不仅强化了同学们的党性意识,还给予了我们这个集体更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起初大家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还历历在目,但如今大多数同学都已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俞茉 外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2019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安徽大学,开始了我的硕士生涯。与本科相比,硕士阶段的生活看似单调许多,每天都是忙碌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看许多艰涩的书,笔头也要不停工作。然而,这样的生活同时也是充实的。

安大外语学院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经常开展学术讲座,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也开拓了眼界,不断锻炼自己。在导师许庆红教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教导下,我逐渐走上了学术的道路,拥有了静下心来钻研的耐心,最终选择了继续读博。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许庆红教授,不仅在学业上一直指引我,生活中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除此之外,课上学到的知识一度改变了我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我开始用新的目光看待人和事,心态上也愈渐平和。对于我而言,学习成了一种对话方式。在对话中,我窥见了先贤的哲学,折服于人类历史中的种种智慧,在不断的思考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最终与自我达成和解。这三年的学习生涯不仅奠定了我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自我形塑。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也愿意去期待未来的自己。

毕业在即,感谢导师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母校的辛苦培养,祝愿母校桃李芬芳,名誉华夏。

张云鸽 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我在安大读研究生期间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如参加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担任我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支委等,这些经历带给我满满的收获,让我的校园生活更加的圆满,让我的人生有了更丰富的经验。

在这里,我遇到了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张娟老师,她率性、优雅、干练、可亲,教我治学严谨,求实当务实,容我本性,待我温和,同时我也遇到了德高望重的师长,他们教诲我法学学子应该有的道义与担当。也遇到了秉性相近的师兄师姐及同窗,我与他们并肩奋斗、成长。也感谢这三年里保持自省的自己,克服性格缺陷,补足短板,不断修缮。

感谢硕士三年时光,让我有更大的能量和底气不断前行。接下来的生活,我希望成为一名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董雪 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甘于平凡!很多年前,我就心仪安大,终于在2019年的春天如愿以偿考入安大。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在与他们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明白努力的意义并将继续努力。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做到“把握当下”。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看不清未来而感到焦虑。可一个人未来能去哪,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你都干了什么、干得怎样。请记住,想要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每天进步一点点,未来总有可能到达你想要去到的地方,希望每个不懈奋斗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我永远记得报到的时候,满眼都是喜欢的样子,不曾忘却。三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我内心最珍贵的回忆。曾经是安大人,以后也一直是安大人!谢谢安大给了我三年成长的舞台!

胡华豪 社会与政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了。安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宽广的平台以及很多的机会,而把握机会的能力则是需要我们不断磨练的。

在这个过程中,初心很重要。做事不问结果,不畏艰难,与其为短暂的失败而自责,倒不如守着本心,把目光放的更远一些。我觉得安大教会我的这些远远超过我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于我而言,在安大的三年里,我所获得的更多的是成长而不是学习,亦或者说是在学习与收获中取得成长。只有毕业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回忆自己大学期间到底是虚度光阴还是孜孜不辍。面对毕业,每个人的感想都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更应该懂得在学校的意义;更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容地走上答辩讲台,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希望每一位安大学子都能从容毕业,奔赴各自美好的未来。

朱利光 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为了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我在读研期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设计赛事,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的身份获得了60多项获奖证书;为了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共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此外,我还积极参与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助力疫情防控等实践活动,比如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设计文创产品,为乡村农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创作公益海报助力疫情防控等等。以上设计作品已经逐步落地,有的登上了解放日报,有的入选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公益宣传活动,这不但丰富了我的设计实践经历,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

读研三年,我非常感谢王猛教授在设计实践和学术研究中的悉心教导,感谢艺术学院营造的奋发向上、创新开放的学习氛围,感谢安徽大学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老师、学院和学校三方面的努力为安大学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也为我留下了一段丰富、珍贵且难忘的记忆。

陈星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安大读博的三年时光悄然逝去,我即将要与朝夕相伴的母校告别。在风景如画的安大校园里,我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收获了友情,振奋了精神。母校哺育我、教导我,她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学问,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滋养,这些都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不会忘记母校和导师们对我的悉心教导,也不会忘记同学和朋友们的日夜陪伴。日后,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为亲爱的母校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不辜负母校和导师们对我的期盼。在此,祝愿安徽大学发展更上新台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吴旭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三年前的我,刚刚从本科学校毕业,面对考研还是参加工作的抉择,加之从小伴随自身的名校梦,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研之路。做出决定后,我便朝着目标日复一日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了下来,最终我通过了安徽大学的层层选拔,有幸成为了一名安大人。

在正式踏入安徽大学的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并且决心在未来的三年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很幸运地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依托安徽大学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这个平台,我先后发表了一篇SCI检索论文、一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参加了两场EI检索会议、授权和在审两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了安徽大学2020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安徽大学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安徽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安徽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

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并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即将毕业之际,我想深深感谢母校三年来的培育之恩,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努力践行“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歌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蒋博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安大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建设非常漂亮,学校运动设施非常的齐全、餐厅装修非常的精美,宿舍环境也很优美,这给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安大的老师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在安大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在老师的指引下,读博的三年我是非常充实的。我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非常繁多,经典著作的研究又是开展马理论学术研究的根基,为深入了解原著中的思想,我每天学习8小时以上,节假日也少有休息,这样充实的学习生活使我沉下心来深层次地去思考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也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在科研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互补,互相促进。当我在科研中遇到困惑时,老师们也会耐心的为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除此之外,我积极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相关活动,比如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桂子山论坛、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学术研讨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21年年会等。

这些充实而丰富的博士生活是我一生中难忘且珍贵的经历。一朝安大人,一生安大情,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

黄力 集成电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在这不长不短的读研三年中,令我最为难忘的莫过于2021年在南京实习期间过的生日。那天,我收到了论文的录用通知,并且由于这次实习,我也成功转正,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去公司报道。这戏剧性的时刻常常会使我常常在想运气似乎一直眷顾着我。

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荣誉后,我将仍坚守“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世界因为我而变得有所不同,哪怕是能够影响一两个人。

如今毕业之际将至,我想这奋斗的三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编程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高,还有在安大自由的文化氛围下,我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我忘记曾经学过的一切,在大脑中重新开辟一片新的世界,那里精彩无比且流连忘返。

李倩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在安大六年研究生的学习时光是我最充实、进步最大的六年,虽然有过挫折和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

首先,我要感谢安徽大学给我了很多与学业专家交流研讨的机会。其次,我要感谢张惠,黄方志和李士阔三位老师,是你们的鼓励成就了今天的我。在硕士期间,张惠老师为我指明科研发展方向。在博士期间,我又很荣幸地成为她的学生,一路陪伴,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黄方志和李士阔两位老师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启蒙者,更是我在博士期间能够迅速成长的催化剂。课题组的遇老师和江老师,分别在我开始从事电催化这个方向,写作和实验设计方面和数据整理和实验设计上给了我指导和帮助。六年的研究生生活,使我从一名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而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老师们的汗水和心血。

最后,我还要感谢实验室的伙伴们。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有意义的六年,你们是我在安大最亲近的家人们。在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个不懈追梦的自己。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人生的学校生活即将结束,感谢你们,也感谢自己,不负努力,望疫情退散,人人皆安。

江一方 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初入安大的己亥仲秋,学问迂疏的我常常感到有些迷茫,有些无所适从。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下,我逐渐调整了状态,投入到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活之中。

我所在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周晓光、刘伯山、胡中生、张小坡、王开队等诸位先生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悉心教导我如何做学问,也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从第一次接触徽州历史文献始,我的导师周晓光教授就告诫我要树立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不断开拓眼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三年间,从各位先生以及前辈优秀学者的著述中,我汲取营养,修身养性,注重学习方法,一点一滴地做好积累,也逐渐树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当前对于徽学研究的关注点,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

除阅读历史文献外,我还赴古徽州当地进行田野调查。歙县的三阳,休宁的黄村,婺源的官坑,祁门的文堂,黟县的南屏,每一个古村落都让我深有感触。在向当地村民请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村落村史,并与此前积累的历史文献相结合,在拓宽历史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作为安徽大学的学子,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均深深印在我心里。“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常在我的耳旁回响。毕业之后,我准备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以期在安徽大学求学的三年基础上取得更大进步,为历史学研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鹏飞 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临近毕业,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这像是一枚宝贵的勋章,激励我继续前行。回想2019年初入安大校园,三载寒暑,我在安大学习生活,安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所以,我想在这里感谢博士阶段给予我关心和鼓励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更感谢安大给予我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博士毕业只是学生时代的终点,恰又是人生新阶段的开端。步履不停,且行且歌!

赵梦婵 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五年时间,在安大最难忘的事情是每年春天赏安大校园里盛开的花,木兰、海棠、樱花、杜鹃、玉兰、夹竹桃……接连开放,每日从图书馆返回寝室途中便可观赏,娇艳可人的花朵可以解一日学习之辛疺,赏花同时获得甚多欢愉,欢愉同时也明白安大的良苦用心,明白求学途中的风景尤为珍贵。

即将毕业,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人,均应当脚踏实地,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脚下。刚读研时,不了解自身能力,把握不住自身学习节奏,便总是将别人学习的进度作为自身参考,稍有落后便陷入不尽焦虑。后得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与节奏,有的人是厚积薄发,有的人是持续性产出,复制来别人的方法与节奏可能会与自身基础不匹配,致使学习进程阻滞。目光放得长远后,只关注自身积累过程,掌握自身学习生活节奏,内心更加充盈,成果的产出也更加规律。

在安大学习的三年里,很感谢安大给我平台、给我机遇以学习,感谢安大予我青年时期最难忘的时光,离别时刻纵然有万般不舍,但言山水有来路,早晚复相逢。我将带着安大的印记继续前进,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安大人的贡献。

周烽 高等教育研究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

在安大读研的时光是忙碌而又充实快乐的。刚入学的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慢慢来,但当毕业季突然来临,我才发觉三年的光阴不过倏尔之间。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潜心努力也会有所收获。这几年,我从学术小白到慢慢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方法,从幼稚到逐渐成熟。学术方面,我已公开发表了三篇学术期刊,获得了一个我们高教所资助的研究生高校科研项目。我还跟随导师,参加了科研项目,比如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教师教学投入研究。课外我也积极参与党史活动。我曾组织高教所全体学生团员参加大蜀山烈士陵园缅怀暨党史学习活动,参加高教所全体团员赴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还参加了党史大剧《觉醒年代》进校园活动。去年年末,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安大于我,俨然是我离乡在外的另一个家,龙河校区不同于磬苑校区,它面积虽小,学生不如磬苑校区那样多,但我觉得更有学术气氛。绿荫环绕,学生不多,漫步校园时更显清幽雅静。让我倍感温馨的,是我的师友同学。有缘遇见你们是我莫大的荣幸。导师柳友荣教授的勤谨治学之风、古稀之年的朱镜人老师老当益壮、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孙自盛老师的“责任”教育观念……无一不深深影响着我。同学们也给予我以照顾与关心。三年以来,我收获了无限美好。

关于未来,我深感自己在学业上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会继续深耕专业领域,踔厉奋发,笃学不怠。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