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2024年政治经济)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第1章 导论
1.1考点难点精讲
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
2 .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和古典经济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
(2)从英国的威廉·配第开始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经过以法国的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和英国的亚当·斯密的发展,到英国的大卫·李嘉图时,达到它的完成阶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①首次明确提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②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
③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4)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的理论。
(5)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6)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1 .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或所持阶级立场不同,对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所持的看法和所做的分析也不相同。对于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等,不同的阶级会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反对的不同态度。因此,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即认为理论依赖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又由实践检验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性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考点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 唯物辩证法
(1)质量互变规律
运用量变和质变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就是研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有些什么量变,以及这些量变的产生原因、影响,对整个经济现象所引起的状况是否达到了引起质变的阶段;如果还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怎样为质变创造条件;如果已经达到了质变的阶段,又怎样使这种质变得以实现,使人们的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更高阶段。
(2)对立统一规律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就是研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时,应研究这种经济现象当中所包含的矛盾和矛盾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3)否定之否定规律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要揭示出社会经济现象绝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上,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2 . 抽象法
运用抽象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经过分析,抽象掉它们的表象,揭示出经济现象的本质。
3.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指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演绎法是指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
(1)运用归纳法来研究某种经济现象,并从研究中得出一般结论时,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对于其他经济现象,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表现出其他经济现象的性质。
(2)运用演绎法,把一般原理运用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时,所研究的个别经济现象和一般原理所由以概括出的经济现象,其性质也必须是相同的。
4.分析和综合法
(1)分析法是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
(2)综合法是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
5.数学方法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关系变化的科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不仅要研究经济现象质的变化,同时还要研究经济现象量的变化。数学只适用于研究经济的数量变化,它对于研究经济现象的质变是不适用的。
6.逻辑和历史方法
逻辑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1)在运用逻辑方法时,从根本上说,思维进程要符合经济现象历史的发展过程,脱离开历史发展过程的思维推论,就要导致唯心主义。
(2)运用历史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必须排除对历史起干扰作用的偶然因素,排除经济发展历史中的曲折过程,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生产方式[中央民族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西北大学2016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从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相互结成的一定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中央民族大学2023研;天津商业大学2021研;湖南师范大学2019研;广西大学2016研]
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而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3.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温州大学2016研]
答:
(1)劳动对象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2)劳动资料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二、辨析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研]
答:此观点不正确。分析如下: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支配、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起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关系看作是一个由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关系组成的体系。生

产关系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它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3)可见,当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发生改变时,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都不会发生改变,即社会生产关系不会改变,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不会改变。计算机网络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三、简答题
1 . 什么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答: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得相当稳定,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在一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也不会出现。如果超越生产力的现状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迄今为止,从人类社会出现的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来看,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或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出现,也就成为生产力的发展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某种生产关系又会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而成为生产力的桎梏。这时,就要求有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运动的。
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