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江苏)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40%)
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时,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把原来宽袍大袖的服装,改为胡人那种短装紧身服饰,束皮带,穿皮靴,以适合马上训练、作战。二是通过不同途径组建骑兵。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一举措,对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影响极大。从此,各国逐步以步骑兵代替车兵而成为军队的主力。
2、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
3、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孝明帝元诩。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入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后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达两千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4、府兵制
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有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大业三年(607年)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士”。唐贞观十年(636年)改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尉。天下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
5、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朝官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继住后启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和宰相韦执谊及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等八人共谋打击宦官势力,罢宫市和五房小儿,罢免贪官京兆尹陈实,启用范希朝夺宦官兵权的计划失败。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王伾贬为开州司马后病死,王叔文贬为渝州司马后赐死,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州司马。此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曾预定当年改元永贞,所以又称“永贞革新”。
6、唐蕃会盟碑
823年为纪念唐与吐蕃的长庆会盟而建立的会盟碑。821年,吐蕃遣使请求会盟,双方在长安会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822年,唐穆宗遣使到吐蕃,与之会盟逻些。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这次会盟,建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7、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停战和好合约。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将兀术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多座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迫使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和为界。宋、金议和,十一月签定和约,主要内容有: 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③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④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8、徐光启
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他早年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较高。曾译《几何原本》,编译《测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朝以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9、萨尔浒之战
明朝末年明金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19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0、四库全书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粪66属。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四库全书会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二、简答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能够统一是因为经历几百年春秋战国混乱的人民渴望统一,历史选择了秦国,选择了让秦始皇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可是秦国统一以后却继续实行商鞅变法中的苛政压榨百姓,这种政策和开国王朝需要休养生息的规律背道而驰。这种苛政暴政违法了人民意愿,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点:
1、苛政
秦朝的暴政主要剥夺的是农民的利益,严苛的政治制度促使民众产生反抗心理,最终产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2、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废弃了沿用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却严重侵害了“贵族利益”。灭掉秦朝的主力军项羽就是楚国贵族。
3、统一后的安抚政策不好
秦朝是把6个国家灭掉形成的1个国家,但是这些被灭掉的国家并不甘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安抚六国的策略上做的不充分,六国余孽的复国行动,给秦朝造成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4、秦始皇自身的奢华
秦始皇自恃功盖三皇五帝,他统治期间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引起了极大民愤。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秦末第一次反抗暴秦的起义,虽然这次农民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此时的秦朝已经失去秦始皇时期的强盛。三年后的公元206年刘邦项羽攻破咸阳,秦朝灭亡。
2、简论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40%)
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时,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把原来宽袍大袖的服装,改为胡人那种短装紧身服饰,束皮带,穿皮靴,以适合马上训练、作战。二是通过不同途径组建骑兵。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一举措,对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影响极大。从此,各国逐步以步骑兵代替车兵而成为军队的主力。
2、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
3、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孝明帝元诩。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入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后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达两千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4、府兵制
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有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大业三年(607年)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士”。唐贞观十年(636年)改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尉。天下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
5、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朝官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继住后启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和宰相韦执谊及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等八人共谋打击宦官势力,罢宫市和五房小儿,罢免贪官京兆尹陈实,启用范希朝夺宦官兵权的计划失败。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王伾贬为开州司马后病死,王叔文贬为渝州司马后赐死,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州司马。此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曾预定当年改元永贞,所以又称“永贞革新”。
6、唐蕃会盟碑
823年为纪念唐与吐蕃的长庆会盟而建立的会盟碑。821年,吐蕃遣使请求会盟,双方在长安会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822年,唐穆宗遣使到吐蕃,与之会盟逻些。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这次会盟,建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7、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停战和好合约。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将兀术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多座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迫使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和为界。宋、金议和,十一月签定和约,主要内容有: 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③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④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8、徐光启
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他早年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较高。曾译《几何原本》,编译《测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朝以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9、萨尔浒之战
明朝末年明金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19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

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0、四库全书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粪66属。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四库全书会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二、简答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能够统一是因为经历几百年春秋战国混乱的人民渴望统一,历史选择了秦国,选择了让秦始皇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可是秦国统一以后却继续实行商鞅变法中的苛政压榨百姓,这种政策和开国王朝需要休养生息的规律背道而驰。这种苛政暴政违法了人民意愿,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点:
1、苛政
秦朝的暴政主要剥夺的是农民的利益,严苛的政治制度促使民众产生反抗心理,最终产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2、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废弃了沿用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却严重侵害了“贵族利益”。灭掉秦朝的主力军项羽就是楚国贵族。
3、统一后的安抚政策不好
秦朝是把6个国家灭掉形成的1个国家,但是这些被灭掉的国家并不甘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安抚六国的策略上做的不充分,六国余孽的复国行动,给秦朝造成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4、秦始皇自身的奢华
秦始皇自恃功盖三皇五帝,他统治期间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引起了极大民愤。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秦末第一次反抗暴秦的起义,虽然这次农民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此时的秦朝已经失去秦始皇时期的强盛。三年后的公元206年刘邦项羽攻破咸阳,秦朝灭亡。
2、简论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