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实体学说——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丨哲学考研

0 minutes, 4 seconds Read


/实体学说/
导言
实体(ousia,entity)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最关键的概念之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实体并且将其确立为世

界的逻辑结构中心,用实体阐明具体事物的存在本性,实体学说因此兼具逻辑学和本体论的双重意义;实体学说主要经历了个体是第一实体、事物的形式才是根本实体的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例如,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共相问题的争论源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的实体相关理论,最重要的是自亚氏以后,实体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我们几乎在每一位传统哲学家那里都能发现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实体观。

part.1?原典寻踪

亚里士多德主要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讨论他的实体学说,不同著作对实体的论证侧重各异,共同指向第一哲学的存在(being)问题。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将实体作为十范畴的核心。《范畴篇》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早期构思,也是亚氏脱离其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建立实体形而上学的起点,他的十范畴包括“那些并非复合的语词,表示的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状态、活动、遭受。……实体,例如:人或马……”,十范畴是最基本和最纯粹的逻辑要素,其中实体范畴是这十个范畴(categories)的核心,其他范畴都围绕实体展开,是用来谓述实体的。接着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具体区分了第一实体(个体)和第二实体(种、属),“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的基本定义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实体是逻辑主词而不是逻辑谓词(例如:“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中的苏格拉底是被述说的主语,而不是用来描述他物的谓语);其二,实体是独立自存的(例如:“苏格拉底是一个皮肤很白的希腊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是独立自存的个体,亦即实体;皮肤很白和希腊哲学家都是描述苏格拉底的属性,它们自身是普遍且无法独立自存的性质),这样一来,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作为个体或个别事物(individuals)的“第一实体”,即最严格意义上的实体。亚里士多德又在《范畴篇》中提出“人们所说的第二实体,是指作为属,包含第一实体的东西。……如‘人’、‘动物’”,第二实体的定义相较于个体实体的定义更宽泛,指用来述说个体事物的“类”,在这个意义上,“第二实体”所指的普遍的种(species)和属(genus),比较接近柏拉图的理念。总之,《范畴篇》中的第一实体具有优先性,第二实体则是次一级的。

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第七、八章中,亚里士多德先通过区分四类并列的实体,进而提出了“实体”的双重含义——实体是载体/基质(substance);实体是个体事物的形式(form)。首先,亚里士多德在第七章说明实体是逻辑学最核心的研究对象,“研究三段式原则的工作,也属于哲学家,就是说,属于研究全部实体本性的人。”实体也是哲学最根本、最优先的研究对象,“应当有一门科学把各种‘有’的东西当作‘有’来研究。……如果这是实体的话,哲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实体在哪个意义上都在先:在定义上、在认识顺序上、在时间上全都居于首位。”所以研究实体便是研究存在,关于存在的研究也包括四类平行的实体:简单的物体或者复合物(土、火等种类,动物等复合物),事物存在的原因(动物的灵魂),构成或限制事物以使其成为个体的东西(面之于体),本质(是其所是)。亚里士多德最后把它们总结为“基质”和“个体事物的形式”两类含义,“由此得出实体有两层意思:终极基质,它不再是表述别的任何东西的,以及那个作为一个‘这个’,它也是分离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的形状和形式就具有这种本性。”此外,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又深入考察了四类实体(存在)的意义,以此说明个体实体与其本质的同一性,实体包括载体、普遍、种和是其所是,“本质和一般以及种都被认为是每一事物的实体,而第四个就是基质。”此外,亚里士多德分别从形式、质料和质形复合物的角度分别界定实体,最终否定了质料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实体的可能性(因为质料是完全无规定、不可把握的),说明只有“事物的形式”才能称作严格意义的实体,即“因而形式和形式与质料的结合将会被认作是实体,而不是把质料认作是实体。”

亚里士多德也在《物理学》第二卷中使用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来描述个体实体的具体存在方式(实体如何存在)。以一座具体的房屋(个体实体)的建造为例,房屋的质料因就是木料和钢筋所代表的建造材料,即“构成了一个物件而本身继续存在着的东西,就称为‘原因’”;房屋的形式因就是这座房屋本身的涉及蓝图和具体建筑形状,即“陈述本质的定义,以及它的‘种’”;房屋的动力因就是建造房屋的工匠的劳动能力,“变化或停止的来源”“引起变化者是改变了的东西的原因”;房屋的目的因就是要用来居住,即“做一件事情的缘故”。此外,在《物理学》第二卷和《形而上学》第十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还借助潜能和现实的关系,说明了实体在运动中的结合与生成。他说“所有的原因,包括固有的和偶然的原因,都可以从潜能和现实这两个方面去说。”潜能和现实各自区别、又统一于实体中,共同论证实体是如何生成的,“只有那个潜在的东西,作为潜在的东西,它的完全现实性才是运动。”例如:一座房屋的建筑材料(木头、钢筋、水泥)通过建筑活动成为一所现实的房屋。

在《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三种实体”,即可朽的感性实体(具体事物)、永恒的感性实体(天体)和永恒的不动实体(神)。“既然有三种实体,两种是物理的,一种是不动的,对于后者,我们就必须断定:必然要有一个永恒的不动实体。”“必须有这样一种本原,它的本质就是现实性。再者,这些实体必须是没有质料的,因为它们必须是永恒的。”亚里士多德把第三种实体称作“第一推动者”,它是一切存在的本原或宇宙最初的原因,也是无质料的纯形式,被亚里士多德称为“神”。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传承了柏拉图的目的论思想(德穆革的创世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柏拉图理念论的超越性立场(理念是最根本的存在)保持一致。

part.2?概念拓义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为柏拉图理念论的分离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为了保持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的严格区分,柏拉图提出“理念先于个体事物而存在”、“个体事物和普遍理念相分离”的观点,然而早期理念论的分离学说难以解释个体事物如何与普遍理念结合,从而陷入“第三者难题”之中;亚里士多德以个体(实体)沟通理念与感性世界,说明理念(形式)存在于个体事物(实体)之中,并且持续地从潜能变为现实,这个过程阐释了具体事物和现实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由此确立起以实体为核心的形而上学体系。

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德国观念论也深受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影响。例如:在近代哲学史上,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提出了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二元论,对应着思维和广延的本质,确立起以“我思”为基点的理性主体性原则;斯宾诺莎为了解决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难题,在《伦理学》中确立一个唯一、能动且无限的实体,用它来统摄思维、广延等诸多属性,提出了“实体即自然”的一元本体论;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提出单子(monads)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并且以单子(具有微知觉的精神实体)重释一与多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在论述绝对精神的本性时将实体和主体(subjekt)意义相结合,提出“实体即主体”的观点,说明绝对精神自在自为、辩证运动的特点。

part.3?考情解析

“实体学说”是西方哲学史的核心论题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高频考点,考察频率3颗星★★★。
?
实体学说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难度较大,出名词解释和简答的频率中等。例如:复旦大学2022年西方哲学史科目考察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华东师大2022年西哲史科目部分、兰州大学2022年西哲史科目部分考察“四因说”(该题目也容易考察论述)等。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深刻影响到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哲学关于实体的讨论,对比空间广阔,一般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结合考察,主要采取论述的考察形式,有时也涉及原著分析。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西哲史科目部分、华南师范大学2022年西哲史科目部分、厦门大学2023年西哲史科目部分考察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反思”;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西哲史科目部分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

在考场作答时,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框架(论述适用):首先,简要介绍亚氏对柏拉图理念论分离学说的批判;其次,主要结合《范畴篇》《形而上学》《物理学》等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代表性文本,阐述实体最主要的定义、第一实体(个体)与第二实体(种属)的区分;再结合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的关系,说明实体的生成与如何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最高实体(神)”的观点进行说明。最后,结合自身对哲学史的掌握情况,评述“实体学说”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对近代唯理论(主要为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实体观、斯宾诺莎的“实体即自然”的一元论实体观、莱布尼茨的“单子”多元论实体观)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思想的影响、对德国观念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影响等。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