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何纷纷劝阻“二战”考研看一看四个方面情况就明白了!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高考大军中有“二战”“三战”者,考研大军中同样有一些屡败屡考者。那么,这种屡败屡考者应该如何评价呢?首先是精神可嘉,一个人就得保持上进之心。其次呢?还得量力而行,正视现实和正视自己。如果能够把努力进取与正视现实统一起来,那是最好的,但往往是当局者迷,很难做到这一点。

网上有一个励志故事。有一位考生连续7次落榜,第8次才考研上岸,而且还是一所被普通本科院校录取,此时的考生已经41岁。考研上岸之后,即使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能否找到工作呢?看一看就业市场就知道,35岁的跳槽者,即使是名校硕士毕业,又有多年从业经验,可谓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季节,求职也是困难重重。43岁才能硕士毕业,找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许多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选择考研,一战失利,来年再战,最后虽然有人成功上岸,也不过是考上了而已。待到毕业之时,就业压力丝毫不亚于本科毕业,甚至更大,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可能还不如本科同学。无数事实告诉人们,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只能是越缓压力越大,白白浪费年华、精力与资源而已。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一些高校已经开启劝阻本科生“二战”考研。起因是,今年的本科毕业生考研未成,求职时高不成、低难就,于是选择下半年再次考研。一些高校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就以各种方式帮助这些毕业生

了解情况,分析利弊,预测结果,以达到引导和劝阻的目的——能就业还是赶快就业吧。

地大武汉在就业推进会上,针对毕业生中“有offer不签”“有业不就”而准备继续考研人数增多的情况,要求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争取优先就业。

济南大学商学院更加直接,召开考研“二战”学生座谈会,分析初次考研失利的原因,列举考研录取数据,提醒学生切勿跟风,理性选择考研“二战”。

山东理工生医学院则是召开考研“二战”交流会,结合往届毕业生相关情况,提醒学生要结合个人实际,慎重选择,不跟风、不盲从。

西北农大植保学院也是召开考研“二战”学生座谈会,同样是列举近年来历届“二战”学生录取情况与考取比例,提醒学生切勿跟风,要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抓住机会大胆尝试就业。

西北工大动能学院则是召开考研“二战”分析会,明确指出在考研上线率处于低水平、基本没有调剂空间的情况之下,学生不仅要看到自身努力,也不能忽视选择和运气的影响,选择考研“二战”一定要慎之又慎。

从上述多所高校纷纷劝阻考研“二战”的情况看,核心内容是“一战”上岸很难,“二战”上岸更难,如果不是特有把握,就不要空费时间与精力了,还是抓紧求职就业吧。这都是有数据支撑的,也是经验之谈。分析一下考研“二战”面临的局面就知道这一点。

首先看一看考研录取率。从2022年情况看,考研人数457万,录取人数110.7万,录取率只有24.22%。2021年考研人数377万,录取117.65万人,录取率31.16%。2020年考研人数341万,录取110.66万

人,录取率32.45%,录取率越来越低。2023年如何?录取率可能更低。

其次看一看各类高校学生成功率。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在985高校、211高校、一般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等类型的高校当中,哪类高校学生考上研究生的人数最多或是占比最高,这是不用分析的。比如2021年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率,南开43.14%,湖大37.25%,厦大37.20%,再加上境外升学率10%上下,这三校的本科升学率高达50%左右。其它高校是多少,尤其是那些高考录取分数在分数线附近的高校又是多少?

再次看一看考研上岸者所构成的层次。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通过普通高考、全国研考两次大筛选,已经分出清晰的层次。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至少也有99%以上的准确性,所以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一战”不成,再去“二战”其实很难成功,因为又将面临新一年的强中之强的竞争者。

第四看一看研究生就业情况。在这个方面没有准确数据,但从博士也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形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求职就业当中是否提高了竞争力确实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从一些具体事例看,有博士硕士吐槽因为本科出身于“双非”在求职当中处处失利,更有不少的“非全”硕士抱怨被歧视,还有研究生毕业后求到的职位反而不及本科即就业的同学。

在人才市场有一个“鸡肋”现象。许多工作岗位本科学历即可,如果研究生前去应聘则取舍难定的尴尬。如果按本科确定待遇,应聘者不愿意,如果按研究生确定待遇,用人单位不合算,所以干脆不要研究生以避免麻烦。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人隐藏研究生学历,只以本科学历求职应聘,倒也成功被录取。更有求职者公开声明,我虽然是研究生毕业,但愿意应聘你这个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的岗位,而且愿意按照岗位确定待遇,双方也能达到一致。

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二战”考研是否有必要,只能由考研者自己作出判断。反正事实摆在那里,这也是对智力的考验。一些高校纷纷劝阻毕业生“二战”考研,引导他们找准自我定位,争取优先就业,“有offer就签”“有业就就”,也是面对现实的结果。

“一战”失利已经证明在学习能力方面属于哪个层次,“再战”也不能改变现实,只是碰碰机会而已。尤其是为考研而考研,最终可能落入能上则上的陷阱,学校不理解、专业不理解也就难免,倒是帮助某些教师实现了想当导师的愿望,但却使毕业之后的就业更加困难,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网友们,“二战”应该慎之又慎,尤其是毕业于一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不可盲目地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攀比,应该优先就业。在 就业十分不易的情况下,真的应该面对现实。不知你们对此有何信息和见解分享,欢迎留言讨论,以供网友们参考。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新视角:接收985高校推免生数量,体现大学在圈内的认可度!

湖大、厦大、南开:毕业生就业率谁更高?结果出乎某些人意料!

考研人数五年几乎翻一番:为何如此急剧升温?

该不该考研:最重要的新情况你考虑到了没有?

考研须知:招生政策出现了三大明显变化!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