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32019年春招一个T大研究生的求职经历

0 minutes, 14 seconds Read


前几天和朋友们吃火锅,扳着手指头算了一遍,T大法学院的研究生全军覆面,一个博士都没申到。隔着铜炉火锅,和另外一边的朋友对望一眼,叹了一口气,我们干脆组个失败者联盟得了。

太废柴了。

我大概有七八个同学要申请读博士。这些同学都是想申国外,想申请国内的同学,去年就已经毕业开始读博士了。

为啥想读博士?理由多种多样。想读了博士进高校找个安稳工作每天刷综艺的,也有以学术为业打算奉献一生来北京三年没去过一次天安门的。对,他们都失败了。我也失败了。

自我反省过之后,总得找工作。都是要恰饭的,总不能回去啃老吧,我不要面子么?

于是找工作咯。

大概是去年春招的时候,有个P大的小姑娘写了个大长篇,历数找工作之艰难苦恨繁霜鬓

。这篇文章传遍了我整个朋友圈,上午吃饭的时候一刷是它,下午吃饭的时候一刷也是它。吃火锅的时候,我还和朋友唠过这篇文章。

我的师姐G也是去年从P大社会学系毕业,去了非四大行的某银行。进去之后,同事问她:“你一个P大的硕士来这干嘛?!”听说她学社会学,一点金融都没沾过手之后,同事又问:“那你怎么进来的?!”可能因为她是P大的吧。我短暂的找工作经验告诉我,T大P大的毕业生想要找个工作,实在是太容易。名校光环在我找工作的过程中,也对我影响很大。

我的招聘季从2019年3月21日开始,2019年4月18日结束,满打满算不超过一个月。累计参加了一个招聘会,六次面试,我的打印的三十份简历连一半都没投出去。简历送出去太少,以至于我至今还在心疼彩色打印的钱。

然而,我和我的朋友们的找工作的经历并不相同,有典型,也有非典型的。

朋友们的经历

一、选调

我的同学G1是河北人,她简历相当漂亮,最少比我的漂亮的多,本科四年第一,保研T大,奖学金大概能列出个二十条。

找工作的时候,G1用了十二分的注意力,以一种最少领先我三十年的眼光,盯住了部委银行京津政府。她最少从去年八九月开始准备国考、准备考银行、准备选调,历经大起大落,最终在三四月定了下来。以后可以邀请G1同学回答“在体制内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事实上,根据往年经验,T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尤其是法律硕士,绝大部分都去了地方选调,工作单位一水儿某省党委组织部。

我第一次听到选调这个词语的时候,大概是研究生一年级。作为来自小破211且从来没有找过工作的年轻人,我确实没什么机会早点知道这个东西。如果你和之前的我一样,恰好没有在985学校读过书,那你大概也不知道。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选调生只在985大学招收。简单粗暴的概括就是,不用考

公,直接进体制。同学G1就是走选调途径找到了工作。

L是G1的室友。L是胡建人,选择了胡建选调。胡建和T大有人才引进合作机制,待遇绝佳。

 福建省委组织部从2012年开始,将选调生制度与人才引进政策结合,面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招收选拔引进生,安排到福建省的基层公共服务部门。2012年,我校有24名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入选福建省选拔引进生项目。

听说博士生入职科研单位,可以直接拿到副教授的职称,进入政府部门,级别也相当高。硕士生进体制待遇远较博士差,去企业更加划算。

朋友L选调进入了一家福建大型国企,福利待遇很好。在此之前,L还考虑过去中部某城市,也是人才引进,钱多事少不加班,六位数年薪还有食堂宿舍。不过,胡建这份工作薪资和某称工资差不多,还离家近,自然选择这个了。

讲道理,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你想考研,考个985吧,清北更好,最少能选调呀。

二、进律所

T大法学院学制两年三年都行,相当律师的同学大概都两年毕业了,以至于我搜肠刮肚,都想不出有几个人去了律所。

我的朋友Z,读硕士之初是想读博士的。在日复一日的贴发票中磨光了自己的学术热情,转行进了律所。某天开会遇到西装革履的Z,我错愕不已。

朋友L1急公好义,立志要做诉讼律师。之前没想明白,在各种非诉的律师团队内兜转许久,还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待过一年。她还在找工作,和律所相互挑,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足够幸运的团队招到她。

室友W,也是本科第一名,保研来T大,奖学金比我整个简历的字数都多,我整容十次大概才能长成她那样。W会在2020年毕业,这个暑期已经定下来去某红圈所实习,找工作肯定也不会太差。

三、去研究机构

我读博未遂的朋友们有几个去了研究机构。

Z去了香港,做一年的research assistant。

Z1留在北京,在某家C刊做编辑。

诚恳讲,香港给出的工资高多了。

当然,薪资和律所投行的没法比。但胜在自由有闲暇,还有精神去继续思考。Z和Z1都是打算继续读博士,这一年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大概都是继续积累+刷履历的过程吧。另外,这两位都没什么法律相关实习,想找好的律所投行也费劲。

我的师兄也非常非常nice得帮我问过国内某研究机构的RA,可惜薪水实在太少,单身女北漂大概养不活自己。

我找工作的经历

坦白讲,找工作的时候,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二次感觉到T大招牌带给我的好处。

第一次是景区。国内的景区很奇怪的,有些研究生可以半价进,有些不行。每到新景区,我都要问一下,研究生可以买学生证么?往往不行。在某景区门口,没问,直接把学生证递了进去,阿姨看了看,悄声说,研究生不能打折,我看你们是清华的,给你买学生票吧,你别和别人说呀,说着递过来学生票。于是稀里糊涂的薅了社会主义羊毛。

第二次就是找工作的时候。

在招聘会被听到是陕西人,于是被热情邀请填了陕西某市的人才引进表,随便填了两家眼熟的企业。

不到三天,公司A打来电话,“你什么时候把三方协议寄过来呀?”我懵了,没有笔试面试环节么?对方说,“我们领导对你的学历很满意,直接决定要你了。你什么时候能把三方寄过来?”

另外一家在我家乡有分部,头像很漂亮的人力小姐姐热情的提议给我报销机票回家参加面试。可惜后来没了下文。

上周三,也就是4月17日,我参加了该市引进人才的计划的面试。面试官则都是某市的领导,从外地来北京,住在高规格招待所里,租用招待所会议室面试。从会议室的装潢,到面试官的着装,都透着一股八十年代国企的味道。

来参加面试都是清北的准毕业生,本科硕士都有。面试之前,我临时表示对某大专院校有兴趣,组织面试的工作人员热情介绍了具体情况。比方说,工资之外有政府补贴,比方说会分房子,比方说你去读博士,单位还会继续发工资,比方说安排爱人工作,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说不心动是假的。

周四一早,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要来学校签约和政审考察。我极为艰难地拒绝了。在被拒绝之后,那位大哥还对我说,你要是回头想来,给我打电话就行,有什么别的要求,我们也尽量帮你满足。讲道理,比男朋友还体贴。

西南地区某民办高校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名校情结,在招聘会上和负责人简单聊了两句之后,我基本上拿到了offer。每周18节课,没有科研任务,年薪15w,分配宿舍,看起来适合猫着读几年书。

然而,我的朋友们都不支持我去这个学校。一个学弟说,可是如果以后打算做学术的话,这段工作经历会变成履历黑点吧。他说的其实也没错,对于顺风顺水的人来说,这样一段工作经验确实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整体而言,北京的各种工作单位没有太强的名校情结,但这并不代表学校不重要。

工作单位在北京的,我一共参加了四场面试。两个高校出版社,一个互联网法律公司,一个互联网内容公司。拒绝了某上市培训公司和某清华校友公司的面试邀请,还拒绝了某法律类出版社的笔试。

出版社的编辑姐姐告诉我,她们拿到简历的时候,想的是,“这能来么?”而在互联网法律公司面试的时候,有面试者偷偷和我讲,“我觉得清北的硕士对他们来说有点overqualified诶。”

两个出版社的面试都聊的很开心,但我都坦白了我打算干一两年就走人,所以也没指望能达到offer。

我没有投任何有户口或编制的动作,一是方便走人,二是怕浪费指标。

在P大出版社的面试中,人非常nice的编辑姐姐告诉我,出版社很重视经验积累,只干一两年又苦又累又没钱。

“不过,其实做编辑比作研究自由,不用做很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可以把思考作为个人兴趣,把编辑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编辑姐姐提醒道。这是我从没设想过的可能性,自由且沉思的生活。

另外,P大出版社第一年需要坐班,以后不需要坐班。希望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生活更加自由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去出版社工作。

另外一家互联网内容公司也来去自由。我十点半去面试,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大概文创行业都晓得写作这种事情,996也逼不出成果吧。

剩下的一家互联网法律公司,也不是996工作制,用高挑漂亮的人事专员小姐姐的话来说,是“弹性工作制”。

全天体底下的互联网公司大概都差不多。梦想,激情,拼搏,奋斗。办公室24小时咖啡饮料零食,包三餐,公司有健身房和沐浴间。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很低,扁平化管理,所有员工彼此关亲昵。晚上六点半公司提供晚饭,九点有抽奖,不到场没有领奖资格,九点钟之后打车报销。

和我一起去的学弟在晚上十一点的时候,终于和人事专员,合伙人,部门经理依次谈完。在晚上十二点多的时候,我才精疲力竭的回到了宿舍。无法想象如此日复一日的生活。

在上周四面试完北大出版社之后,我的求职季基本结束了。我把这一系列的面试视作行业考察。

从幼儿园算起,我读了二十二年的书,在学校度过了二十二年。我有人生规划,但也对其他行业好奇。想知道去做游戏策划的朋友每天都在干什么,想知道我的律师同学们每天都在忙什么,想知道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一直要加班。

可惜,我只能选择一种人生。

所有的可能性,都是我未选择的道路。每一种可能性都在闪闪发光,但是每一种可能性也都在逐渐消失。找工作的短短一个月,我在脑海中尝试了无数种生活方式。不瞒你说,我还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去碧桂园打工赚两年钱去自费读博士呢。

T大给我的,是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是展现在我面前的多种生活方式。感谢T大,感谢这个春招,让我短暂的进入了别人的生活,过上了别样的生活方式。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周密的思考之后,过上审慎而有节制的生活。

也希望我选择的道路没有错。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而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来找我玩呀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