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合作超越丨吉大一院举办2021年转化医学学术论坛_研究生

0 minutes, 3 seconds Read


原标题:传承创新 合作超越丨吉大一院举办2021年转化医学学术论坛

2021年11月15日至17日,吉大一院转化医学学术论坛在3号楼五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论坛以“传承创新、合作超越”为主题,荟萃多个学科内容,200余名科研、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生全程聆听了报告。吉大一院副院长张松灵、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杨永广、科研部主任李卓参加会议。

杨永广在致辞中鼓励年轻科研工作者们要借助吉大一院的良好平台,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开拓视野和思维,不断加强交流学习,快速提升自身能力。

李卓提出广大参会人员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共享,她希望科研人员与医务人员加强学科融合与交叉领域的探讨,从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同角度切入,寻求新的合作交叉点,碰撞新的火花,切实解决瓶颈问题。

张松灵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体点

评,她对论坛为科研、医务工作者提供平台、促进合作进步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她希望各位同仁更加努力,迎难而上,勇于啃硬骨头;聚焦关乎民生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大成果、大突破,能够在学术地位上有所提升。

此次论坛共有17位讲者讲解和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本次论坛内容涵盖了细菌、免疫、肿瘤、病毒及高端技术,如单细胞表观测序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几个大的版块,既有学术思想形成历程的深度剖析,又产生了学术思维的高度碰撞,也有新技术新方法的灵活应用。

11月15日的分论坛由教授孙天盟、副教授周鑫共同主持。病原学团队分享了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系统在病原感染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尤其是罗招庆教授团队发现细菌的SedA作为E3连接酶独立完成蛋白降解的全新机制,及细菌复制必需的新基因鉴定等原创性研究结果;而泛素和去泛素化系统对包括肿瘤、免疫等生命活动的广泛调控作用,也为想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听众开启了灵感之门。

11月16日的分论坛由教授张文艳、戴云共同主持。本论坛不仅体现了临床与基础结合产生的巨大效力,报告嘉宾对超分辨成像和单细胞表观测序等新技术在各种生命现象中巧妙应用的介绍,更是为各学科未来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岳晏竹,重点介绍了其所在团队独创的一系列成像方法,期望用于免疫、造血、肿瘤等方向;吉大一院教授周鑫分享了髓鞘形成和维持过程中脂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吉大一院教授杨永广团队应用多种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模型确定了小分子抑制剂在控制白血病中的重要疗效,为后续临床转化提供了优秀范例。

11月17日的分论坛由教授王宇峰、代相鹏共同主持。此论坛聚焦目前病毒学的研究热点和重大科学问题,来自不同团队的嘉宾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新发病毒SARS-CoV-2,揭示了SARS-CoV-2对I型干扰素应答的调控作用,及应用人肺小鼠模型建立SARS-CoV-2感染模型的研究;新发病毒性蜱传病作为东北林区易发的传染性疾病,吉大一院研究团队从溯源到机制的全链条研究对防控此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宿主内一类天然抗病毒因子BST2、APOBEC3G、SAMHD1等对抗逆转录病毒、逆转录元件以及其他病毒的调控作用,更是突显了吉大一院团队在此方向的系统深入研究。报告嘉宾期待未来与临床紧密结合,共同解决重要的医学难题。

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者们展现了优秀的学术风采,既讲出了生动的科学故事,又展现了独特的舞台魅力。每位讲者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均气氛浓厚、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获益良多。

为鼓励和激励参会的报告嘉宾,大会在现场听众的集体投票下,为高文英、周鑫、赵可颁发本次论坛一等奖,宋磊、苏龙、谭广云颁发二等奖,初晓、张小玲、李兆龙颁发三等奖,岳晏竹颁发白求恩合作奖;为其他讲者颁发优秀奖。

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各科室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既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又促进了院内整体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为研究型医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消息来源:科研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