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学考研生9月后的一个小建议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比起每天通过顺口溜+谐音记忆法教授别人记住一个名词解释,现在的我更愿意将学习中收获的感触转化为方法论留给后来人。

此刻的我正在苗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短暂的几天也算收获颇丰。每一件事情都会有着那么一群人,为之奋斗终生。看似一个少数民族会议,也有着一群白发苍苍、抱病前来为这个民族摇旗呐喊。回过头来看看现在考研的你们,是不是也应该不惧困难而前行呢?

加油吧,困难虽多(管它自主命题改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出题套路可能存在变化等等),你们需要的只有一个选择:静下心来,少和一群处于和你一样水平的人在QQ群、微信群(群的存在是为了让你第一时间获得相关官方消息,相关学习资料,而非让你去听别人瞎XX、听别人群聊的)过多交流,别人透露什么消息不一定正确,因为他们和你一样,也是道听途说,你需要的是义无反顾的静下心,多背一个名词解释、多背一个论述题!仅此而已!

回归到正题,即将进入10月份,个人感觉这个月是内心很难平静下来的,为什么呢?个人感觉存在如下几点:

(1)学校可能还存在专业课,老师要签到点名?

(2)学校组织实习,无法集中时间复习?

(3)身边同学已经找到好的工作,开始享受大学余晖,而你还在备考研究生?

(4)发现暑假学习了两个月的知识,现在全部遗忘了?

(5)论述题还没有怎么准备,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考研,准备找工作?

(6)政治刚刚开始,英语、专业无法兼顾?

我想说的是,以上几点问题都是一个考研人所内心必须承受的,即使后来有些人考上研究生后说的很轻松,其实当初在备考时都一样的痛苦和内心很难平静下来,比其他人不同的是这群后来考上的人内心更加容易调节自己,更容易懂得静下心的重要性。

那么此刻,我们到底该如何操作,个人有着如下几点建议:

(1)尽量不要去教室上课了,都10月份了,考研一生可能只有一次,逃课也无所谓,拽到也不要害怕,大不了出钱找人代课,集中时间在自习室复习,远远比你断断续续,藕断丝连的复习效率要高的多。本人考研进入九月后,基本上不出现于教室,一学期只上了一节课,因为很多老师比较通情达理,和他们讲明我的考研计划后,大部分支持我不来上课。唯一有一个老师,特别苛刻,不讲人情,我被迫每个星期去一次。

(2)针对学校集中复习的问题,个人感觉这个东西得好好和老师沟通,基本上具有操作的可能性的,当初我学校也有实习,不过是自己找实习单位,于是我盖了个假证明,暑假扎扎实实在自习室度过。

(3)如果此刻你身边的好朋友找到了工作,一定不要羡慕,因为你要坚信一句话:未来除了养家糊口,还是养家糊口,你需要工作一辈子直到退休,而学习读书的生涯屈指可数。

(4)如果感觉你此刻论述题还没有怎么准备,那么如何实现又消化了名词解释又消化了论述题呢?个人建议如下:找到长孙博论述题书将其论述题的答案先从宏观上看以下,看看其答案是否是几个名词解释的拼凑,如果是就将那几个名词解释先背了,相当于你也消化了一个论述题。为什么要这样来复习呢?因为现在你要让自己内心相信你还是背了很多论述题的,要学会安抚自己的内心。

(5)10月份基本上政治考研很多试卷和1000题已经出来了吧?个人建议9/10月优先备考中国近代史,因为此刻你巧好可能在备考政治了,那么政治里面有的《史纲》部分,不正是中国史专业里面的近代史部分吗?你讲1000题的《史纲》部分写了,将错误的选择题梳理下,将其提问内容和意义内容、答案内容摘抄下来到中国史考研专业里面用,不是也达到了一箭双雕、合二为一的效果了吗?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与概况,中国史专业与政治能够合而为一背诵一个功能句是最好不过的。

(6)此刻可能很多人刚刚换学校重新备考,因为原来报考的学

校改自主命题了,现在考的学校规定的教材和原来备学校的又不一样了,我还应该看教材吗?我的回答是:看教材其实是一个宏观上的学习方法,而改造名词解释、论述题才是微观上的学习方法。其实在你暑假备考时,你看的原来的学校的教材应该就为你提供了一个宏观上的收获与回报。此刻的你及时换备考学校了,也不要再花很多时间看教材了,此时的教材应该悄悄的躺在一个小角落里过冬了。因为考研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答案从来都是要你一五一十的写在里面,而非让你知道个这样的历史事件而写不出来,所以10月后还是别宏观上的看教材了,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去细化知识吧!(重要的事情讲15遍)

(7)知识的重复上学会做加法,知识的开拓上学会做减法。此刻的你经历暑假到九月的过渡,至少接触了三百个名词解释,那么是否你可以完完全全按照“总—分—总”将它在心中默读出来呢?如果做不到的话,还是回过头去,将原来学过的知识再重复消化下吧!

(8)如果条件允许,找个安静的角落,孤独的背上几个月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依然记得当初自己在学校楼顶背书的场景,那种孤独和凄凉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我的本科学校读书氛围不好,如果你在路边或者自习室外面背书,过路的人肯定会抬起他们的眼睛看看你,因为你仿佛是这个圈子里面的异类。那时候的我很要面子,每天早晨我都会爬到图书馆的顶楼,默默地站在哪里背自己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当时还有一个女生考文学,和我在楼顶各占一半天台,她喜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第一次考了380+,但是名额有限,拒绝了贵州大学的调剂邀请,二战湖南师范大学成功,一个非常有毅力和刻苦的妹子)。因为历史学中其实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历史学知识可以“先死后活”,当你把一个知识背的滚瓜烂熟时,即使你不知道它原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背熟悉后你一样可以巧妙的答题得分。与其将知识写在本子上,还不如在死记硬背(九月前我一定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10月后时间太紧张了,你基本上再怎么梳理在本子上你也难得再重复去翻阅几遍了)记住在脑海

(9)10月后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较量,更多的是心态的决战。得心态者,得天下。将那些苦恼与迷惘的时间留给自己背名词解释吧,毕竟每一次痛苦和烦恼你如果不可以解决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时间用在背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谁都可以抛弃你,但是你背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永远会埋藏在你的血与肉之中,与你相伴到考研结束。

Similar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15867号-3